本文章共2334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总之,与上次移动医疗的热潮不同,这一次,医生群体也融入其中。医生集团的发展仍处于雏形时期,众多团队也处于探索之中,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的医生集团仍然背负了太多医改的烙印,算是在医改阶段性失败后,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这股力量能够倒逼医改尚未可知,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医生集团要真正成气候,恐怕还要迈过多道门槛儿。
移动医疗成为医生集团的技术“帮手”
哈特瑞姆心律专科医生集团成员之一,北京朝阳医院房颤中心副主任田颖也在近日希波克拉底医学论坛主办的内部研讨会上,谈及“国内专科医生集团未来的几点隐忧”时表示,既然是医生集团,初期就是利用医生的闲暇时间,但随着集团逐渐开展运营,会需要更多的人力,集团目前也正在招聘内部主治医生,未来的专家会分为创始专家、签约专家、签约医生几类。除了医生队伍的壮大,专业运营团队同样重要,目前也有一些资本方找上门来,集团也需要职业管理团队,“但理念很重要,医生集团一定是将医生的理念注入其中,管理团队在于执行,我们不想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目前集团仍比较谨慎。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马长生则表示,医生集团模式的规范化,也需要政府监管政策到位,包括服务标准等。政策层面,多点执业与医保平台的放开是医生集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医保政策的放开,让不同的医疗机构享有平等待遇,至于选择权,则交给患者,也交给市场,这是保证医生集团发展的重要措施。
语录
现在的医生工作室也好,医生集团也好,都是一个新生的医疗服务业态,未来医疗业态发展成熟的时候,医疗队伍应该出现三种状态:第一,被医院雇佣的医生,在医院全职工作;第二,医生集团或者医生工作室的医生,自由或者多点执业;第三,自己开诊所的医生。
——私人医生工作室创立者,中山六院体检影像中心创办人谢汝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