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从“多家中国药企欧盟GMP检查失败”,到“对华北制药的口诛笔伐”,再到对整个行业“造假”盛行的原因分析,蒲公英制药技术论坛似乎成了敢于自曝行业家丑的“勇士”,以至于每个制药人都认为自己是“被逼造假”,行业规则如此,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只好随波逐流,每个当事人都成了“受害者”,每个当事人都把“造假”当成了制药行业“理所应当”的生存“宝典”!
那么,造成这种“全民造假”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怎么样才能让你不造假呢?我们总不能一直这样无休止的“造假”下去吧?
行业造假原因,我想借用蒲公英论坛“光头强”蒲友的《浸淫制药二十载,谁在逼我做假?》的内容做一下“内因分析”,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供大家进一步讨论!
一、与注册工艺不一致
实际工艺与注册工艺不一致的原因,每一个制药人心知肚明,当初为了抢报注册,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当然就有了现在这样一种结果。1998年我从别的行业转入制药行业,也是因为集团公司买了一家中药企业,当时所有的资料都没有给留下来,我们就按照药典和注册工艺进行生产,其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的含量是市场上主流药品的几倍,我们的澄明度不用说了,黑乎乎黏糊糊的,我们的成本,那更不用说了,赔钱也赚不到吆喝。再后来,我也跟着老师做过几个化药大输液的新药申报,只不过是跑腿的,所见所闻,一知半解,我倒是觉得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
现在想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现在只是怪“监管不严”把你批准了,你就心安理得的去“造假”,而且把“纠正时间太长、纠正成本太高”当做不纠正的理由,我觉得也是站不住脚的。想当初,你的“因”造成了今天的“果”,自食恶果,理所应当,拒不纠正,更不应该,以前应该做的研究没有做就申报了,现在让你补做,也是理所应当。
当然,国家政策方面也应该给那些“历史原因”一条“改过自新”的路,这条路还不能太“艰难曲折”,虽然现有实际工艺与注册工艺不一致,毕竟现有实际工艺也生产了N多年,安全性、有效性能够保证的,就应该放一条生路,否则大家都知难而退、得过且过、得假且假,都一致认为造假“理所应当”,那么整个行业还是“无路可走”,最终必将导致整个行业的“沦陷”!
更重要的是,如果企业缺少了“工艺改进”的动力,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就不能及时应用到制药行业,制药行业也就永远不会进步!
二、标准提升与药典修订导致处方或工艺变更
中药企业为了达到鉴别或含量检测,很多企业原来的混合提取改为单独提取,由水提改为醇提,或者加酸,加碱,或者加单味提取物,或者非法添加其他物质,这些我也都有所耳闻,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还是企业自己的诚信问题,不能因为标准提高,造成成本增加,就弄虚作假,采取非法手段偷工减料吧。当然也可能是第一条“注册工艺问题得不到解决”,但总之,非法添加尤其是有毒有害的非法添加,更应该天诛地灭。
化药的工艺变更报上去两三年才能批下来,Ⅲ类变更还要做临床,这些我不是太懂,不敢妄言,不过我觉得,任何变更,都需要评估变更对患者的风险,如果该项变更对于患者的风险可以接受,那么就不需要“大动干戈”,如果变更真的需要做稳定性考察、做临床试验,那谁又敢说不做呢?
同时我想,比如“原辅料变更”、“内包材变更”,如果原辅料、内包材本身并没有变,只是变了供应商,那么只要是合格的供应商,做稳定性是不是也有点扯啊,或者同步做稳定性,是否可行?如果变了“非关键原辅料”,那么是不是可以放松一点儿要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