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在线发表于4月13日《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系统综述中,研究者针对药物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急性应激障碍(ASD)这一课题展开了探讨。结果显示,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药物预防上述临床状况的疗效。
该研究由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的Marit Sijbrandij博士等开展,旨在探讨创伤性或负性事件发生一个月内,多种药物(β受体阻滞剂、氢化可的松及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相比于无药物治疗或安慰剂预防应激障碍的疗效。研究者系统检索了PubMed、PsycINFO、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随机对照研究、对照临床试验及队列研究。研究者计算了汇总风险比,即活性药物组相比于对照组发生PTSD或ASD的风险,以及Hedges' g效应值。
研究者共纳入了15项研究,涉及1765名个体。结果显示:
△总体来看,药物治疗在预防PTSD及ASD方面较安慰剂或无干预有效(14项研究,1705名个体,IRR 0.65,95%CI 0.55-0.78,需治数11.36);
△然而,仅纳入随机对照研究时,药物治疗预防应激障碍的疗效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10项研究,300名个体,IRR 0.69,95%CI 0.40-1.21)
△氢化可的松在降低PTSD发病风险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效应(5项研究,164名个体,IRR 0.38,95%CI 0.16-0.92)
研究者得到结论:除氢化可的松可有效降低个体自创伤性或负性事件后发展为PTSD的风险之外,总体而言,尚无充分证据支持药物预防应激障碍的疗效。另外,研究数量较少及方法学的问题也为结论增添了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