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针对大城市医疗资源紧张以及边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现状,为满足广大用户的医疗健康养护需求,我国三大运营商主要在中心城市及农村边远地区推进移动医疗应用,取得一定成效。
中国移动:侧重急救及农村医疗
中国移动的移动医疗主要在中心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进行布局。
在中心城市,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联合搭建了急救医疗信息化协同平台。该平台将成为一个覆盖急救指挥中心、急救车辆、医护人员以及接诊医院的全方位立体化急救医疗信息系统。患者从拨打120开始,急救指挥中心将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派遣合适的救护车辆通过最合理的路径抢救患者,选择当前救治综合条件最优的医院,同时急救医护人员也将获得“远程医疗”指导。医院会在患者到达前完成血库、手术台等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
在农村地区,中国移动已和全国13个省份的“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合作,包括借助12580、手机报、无线城市门户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手机预约挂号服务,农村医疗身份认证、缴费、报销及信息查询等服务,抢占入口。
另外,中国移动积极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储备。2014年4月,中南大学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医疗大数据、移动医疗、区域医疗、数字中南等具体领域开展合作。根据协议,中南大学负责开展“移动医疗”相关应用的原型系统设计开发,中国移动负责建设“医疗云”平台,为“移动医疗”应用设计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双方还将推动以“南湘雅”著称的优质医疗资源与其他区域共享,向广大中西部农村医生、医学院在校学生提供远程教学服务,以信息技术促进医疗知识共享、医疗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开展了数个移动医疗项目,比如睡眠健康远程监护系统、心功能远程监护系统,还有面向医疗机构的无线医院工程,以及西藏的远程会诊系统等。
中国电信:打造医疗信息化应用基地
目前,中国电信在上海与万达信息合作,主要包括基于万达全程健康O2O的服务,线上进行流量合作、App预装。
在线下,中国电信门店的渠道也推广万达全程的产品。即中国电信提供管道、提供流量;万达全程则提供移动医疗服务、远程诊断、药品电商、网上药品的配送以及基于社会保险、商业社保的各种支付手段。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上海十个区县进行布局。另外,中国电信还在上海设立了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基地。该基地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医疗健康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发布了掌上医疗App、健康小屋App的新品,同时推出了智慧医疗解决方案、融合通信解决方案,以及云计算和运营服务产品。
中国电信还与贵州、宁夏和西藏等边远省份一起,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著名医院试点搭建远程医疗合作平台。目前,贵州电信积极发挥网络资源和服务优势,在全省承建了远程医疗信息化网络,即将覆盖25个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5个)的人民医院,作为远程会诊受援医院,未来也会部分参与运营。
2014年1月,中国电信与瑞士企业LifeWatch(知名的远程心脏监控服务提供商)联合推出全球首款医疗诊断手机,由中国云狐科技提供其移动医疗系统平台。
中国联通:聚焦智慧医疗健康类应用
2014年5月,中国联通与鸥桥公司成功签署了移动智能医疗战略合作协议。主要利用鸥桥公司研发的携带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系统,通过联通的移动网络技术和销售渠道为终端家庭用户提供健康监护服务。
在各省市,中国联通也大力推动医疗健康产品落地。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2014年与上海医联中心、泰福健康联合发布基于短彩信、语音、App等多位一体模式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产品——“云健康”。该产品以上海医联中心提供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利用上海联通的云计算能力和大数据平台,整合泰福医疗战略合作伙伴的医疗服务,希望打通三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