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2012年医药行业单纯的“蜜月期”行将结束。在政策迷雾笼罩下,今年行业前途光明但并非坦途,机遇与挑战将如影随形。相关专家对2012年医药板块的表现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中药和生物制药企业最被看好;而医药流通企业及化学制剂药和原料药企业或许今年将好事多磨,经受考验。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内医药产业在2012年即便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但实现较快增长仍然可期。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慢性病患者日渐增多以及全民医保支付能力不断提高等。
不可回避的是,医药行业对政策极度敏感,今年政策层面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挑战。
政策步入迷雾期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宏观经济面对于医药经济增长偏于不利。当前欧洲国家在债务危机问题上难以自拔,为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全球经济不景气或将导致一些国家压缩医疗费用,这将与人民币升值和反倾销等因素共同影响我国今年的药品出口形势。
在政策层面上,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预计今年医药行业将不再是单纯的“蜜月期”,而是“迷雾期”。业内人士指出,随着8500亿元新医改投入被宣布超额,未来医改投入的增速可能会放缓,这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医药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时,政府在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上体现出对费用控制的升温。上海医保控费的实施情况证明该措施对医药费用的上升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去年底国家宣布开始在全国40个城市试点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资深医药行业分析师陈国栋指出,这表明医保费用控制将成趋势,预计今年医保支出费用将下降。但由于目前整体医保结余仍较高,且控费过于严格可能导致个人支付比例上升,因而从短期看,其推进力度或将不大。
公立医院改革显然是另一个影响今年医药产业表现的重要因素,但公立医院改革至今犹抱琵琶半遮面。各省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导向同样备受关注,被普遍认为是短期内影响行业增速的最大因素。安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今年非基药市场的招标将较为密集,而各省招投标政策导向预计仍然会存在较大差异,处方药品种的洗牌即将拉开帷幕,竞品数量较多的普药可能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业内分析认为,随着统一定价的政策有望实施,引发不少争议的招标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基药市场当前的尴尬局面。
除此之外,预计今年药品降价政策仍将延续。天相投顾医药行业分析师彭晓认为,今年的药品降价主要侧重打击药价虚高,对罕见病和紧缺药物,国家则会出台政策保障其生产。另一方面,抗菌素限用政策带来的影响也将在今年继续深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稿迟迟未出,其从严的可能性依旧存在,这将使抗生素市场短期内难以恢复,对化药子行业的整体表现将产生不利影响,并加剧抗生素品种的分化。
成长原动力未撼
尽管医药行业今年所面临的经济、政策环境多变,但消费升级的驱动因素仍在,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慢病患者日渐增多,全民医保支付能力不断提高,医药行业即便可能增速放缓,但全年实现较快的平稳增长仍有保障。事实上,政策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一定负面预期的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去年底以来相继出台的一批行业相关的“十二五”规划,也会持续利好医药行业的中长期发展。
尤其是即将出台的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对行业的正面刺激颇大。业内人士指出,引导行业走向更高层次的创新之路可能是个关键部分,包括加快推进创新药、重大及多发性疾病用药等品种的开发,完成临床用量大的专利到期药物开发,加强医药创新体系建设等。未来几年,医药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性,抗肿瘤、神经系统用药、肌肉骨骼、心血管及消化代谢等大病种或发病率持续攀升的治疗领域或将走出中国的“重磅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