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上海医药董事长毫不讳言,“这个4个专利医药品种,有一个能最终上市,这笔投资就没有风险。”
长期以普药和仿制药品种为主的上海医药,终于开始在专利药领域发力。而这背后,是上海恢复其全国医药地位的努力。
2月23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07.SH,下称“上海医药”)与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8231.HK,下称“复旦张江”)宣布签订价值1.8亿元的新药研发战略合作协议,其购入的4个新药专利,分属基因工程、脂质体和光动力三大生物领域。
“在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中,上海医药集团就承担了1/4的任务。上海要恢复过去在全国的生物医药地位,上海医药责任重大。”23日,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对记者表示,此次合作,将使上药在专利药和原创药领域提升竞争力。
一笔划算的关联交易
复旦张江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复旦张江的发起人,上海医药仍持有其29.6%的股权,因此,双方的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上海医药将在未来6年出资1.8亿元与复旦张江合作开发4个药物品种,这4项药物包括多替泊芬、重组高亲和力TNF受体、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LVCR)和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LT),年均投资超过3000万元。
这4项药物中,重组高亲和力TNF受体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外,其余3个药物都适用于抗肿瘤领域,且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重组人淋巴毒素α衍生物(LT)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而硫酸长春新碱脂质体(LVCR)已获得一期临床研究批件,另外2项也均已完成临床前研究。
双方约定,2家企业将共同拥有上述合作的新药证书,并共享其收益权;未来,产品上市后,上海医药将享有优先的销售权。
“这几个品种都是非常前沿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上海医药的这个收购价格应该说非常划算。”23日,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以多替泊芬为例,目前国内已上市的类似产品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而重组高亲和力TNF受体已上市的类似产品2010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吕明方也毫不讳言,“只要这四个品种中有一个能最终成功上市,这笔投资就没有风险。”
一个可以对比的案例是,2010年年底,法国药企赛诺菲以600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代价,从上海生命科学院手中购买了一个肿瘤药领域的新药专利技术。
“和赛诺菲的这个案子比,上海生命科学院未来分享收益的提成大概只有不超过5%的比例。而上药对这4个新药,未来是分享50%的收益。但即便考虑这个因素,这个购买价格也是很有优势的。”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在目前新药研发日趋艰难、成本高企的困境下,大型药企越来越倾向于外部合作和收购,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研发合作模式,以进一步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效率。上药此举也是在适应这一新趋势。
“与复旦张江4个药物的合作对于上海医药来说只是开端,上海医药原先以内部为主的研发正转向开放的多渠道合作模式。”吕明方称,未来,除了继续拓展与复旦张江的合作外,还将开展与科研院所、国际医药企业的合作,未来还可能直接购买成熟药品。他表示,未来3年,上药的研发投入将占企业销售额的6%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