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其中对医药行业影响比较大的是药品批发企业的疫苗经营权将被收回。
这一政策的变化将对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流通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昨日,《证券日报》记者致电多家涉及疫苗生产以及流通业务的上市公司。对于新鲜出炉的政策,一位从事疫苗生产的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公司还不知如何应对这一政策带来的变化。
A股疫苗生产企业沃森生物及智飞生物也从事疫苗流通业务。沃森生物控股子公司山东实杰生物欲构建覆盖全国的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流通渠道平台。对于国家收回药品经营企业的疫苗经营权,沃森生物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对此事进行研判,还未有结果。
此外,记者还多次致电智飞生物董秘办,不过,电话均未接通。
疫苗经营权拟被收回
根据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一类苗由政府统一采购的,疫苗生产企业或批发企业直接向疾控机构进行供应,而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供应。而二类疫苗的流通链条比较长: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相比一类疫苗,二类疫苗的利润较高,再加上二类疫苗的流通链条长、监管存在漏洞,这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在山东违规经营疫苗事件爆发之后,二类疫苗流通混乱的问题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对于存在的漏洞,4月1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对外发布。
该草案删除了《条例》关于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可以经营疫苗的条款,不再允许药品批发企业经营疫苗。疫苗的采购全部纳入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其中第一类疫苗维持现行的政府采购方式,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分发至接种单位;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平台上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
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这意味着药品批发、流通企业不能再从事疫苗的经营,二类疫苗的流通环节将缩短,疫苗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对于此事,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政策的变化对疫苗生产企业整体影响不大,唯一的变化是加大了疫苗生产企业的销售压力;对于有疫苗经营业务的企业来说,该政策带来的影响较大。
一位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疫苗在公司业务中的占比较小,且主要是冷链配送业务,公司没有疫苗代理业务。“小型药品批发企业的冷链配送业务能力相比而言较差,未来随着门槛的提升,这些公司将逐渐退出”。
不过记者在采访时也了解到,对于即将发生的变化,部分疫苗经营企业还不知所措。
部分药企业绩或受挫
据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泰凌医药集团此前曾是中国最大的疫苗分销商。随着政策变化,公司近年来逐渐退出疫苗业务。目前国内A股包括沃森生物、智飞生物等在内的疫苗生产企业从事疫苗的经营业务。
疫苗的经营业务受政策影响很大,尤其二类疫苗成为疫苗批发流通企业的“兵家常争之地”。
沃森生物旗下控股子公司山东实杰生物的主要业务便是从事二类疫苗的销售。为了克服疫苗流通行业存在的问题,山东实杰生物欲构建跨区域疫苗流通平台,从控股股东沃森生物手中收购了宁波普诺、重庆倍宁、圣泰(莆田),业务范围覆盖了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及西南地区。
不过,在相关部门调查山东违规经营疫苗案时,山东实杰生物卷入其中,4月12日,公司子公司圣泰(莆田)被福建省食药管理局撤销了GSP证书,此前山东实杰生物的GSP证书已被山东省食药监管理局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