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互联网+分级诊疗”让医疗资源配置更科学

当前,“互联网+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加快推开,既能够让大城市、大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也可以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用手机关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后,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预约挂号、查询化验结果等;通过在线视频,请名医远程问诊看病等等……这些人们已渐渐熟悉的事实无不说明,互联网正在改变医疗服务的理念、模式、技术和方法。

在日前由益医生主办的“互联网+分级诊疗”论坛上,国家卫计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副主任高学成表示,分级诊疗是要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现在的优质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互联网+分级诊疗”,一方面要让优质资源下沉,为基层、农村、边远等地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副中心服务站等。

信息互通实现资源流动

“医改后,我国诊疗量大幅增加。”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介绍说,“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的诊疗量已超过76亿人次,相当于一年每个老百姓到医院56次”。

然而,看病难、看病贵是不容回避的沉重现实,虽然大医院人满为患,但小医院总是门可罗雀。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指出,分级诊疗制度是科学合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有效分流就医人群的举措,而互联网能实现医疗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互通,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

对此,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吴建新深有感触。他介绍说,儿研所去年门诊量超过了210万,虽然只有400张床位,但是住院人数却超过了2.5万,手术也接近8000例。这正是得益于儿研所从2012年就启动的儿童区域性分级诊疗制度,以儿研所为中心包括12家各类医疗机构,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儿童健康医联体。吴建新表示,未来将在医联体内实行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各成员单位通过网络和远程会诊中心开展远程会诊。

互联网拓展了医患的公共空间,改变了患者参与医患互动的模式。网络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有机整合,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来了希望。

“互联网能把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年轻医生的时间相融合,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让患者就近就医,从而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吴建新透露,下一步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区儿科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点对点的对接,充分发挥儿科医联体的作用,参照儿科常见病的分级诊疗指南,完善儿童疾病的分级诊疗和服务网络,通过基层医生的初步诊断,将患者盲目挂号的模式变成规范的定向转诊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

数据共享提升医疗质量

北京佑安医院肿瘤肝胆微创介入中心主任郑加生坦言,互联网医疗可以让医生掌握先进的治疗理念和知识。现在很多的病种,尤其是精准微创医学,是医学领域颠覆性、革命的治疗模式。“就像打仗,如果说以前我们打仗是用枪炮子弹,现在则是精确的影像引导,从而实现精准的定点清除。”郑加生形象地比喻说。

对此,益医生CEO姜丹斐也表示,将充分运用全国分级诊疗共享平台,收集整理国内外优秀的分级诊疗案例,予以推广和应用,并通过社区医生与医疗专家互动的形式,建立患者医疗健康档案。

互联网大数据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综合评价处副调研员王乐陈表示,如今,哪些医疗机构好,哪些医院的专科好,哪些专科的大夫好,都有大数据共享和评价,这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方向。王乐陈说,“我们在全国有垂直的检测系统,可以看到医院感染的事故等,这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对就诊流程、就诊体验等医疗质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对此,北京市卫计委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张文中指出,分级诊疗的基础是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老百姓的自我健康管理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手段。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院长日记之张强不可复制

  公立医院改制民营,职工如何安置?

  上海倡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降至10%

  全球COPD治疗市场到2021年有望突破112亿美元

  基层医疗改革如何走出困境?

  Anavex阿尔兹海默药物疗效显著 ,百健和礼来

  药房托管对处方外流的利弊

  给人类基因编辑划出伦理“红线”

  特药谈判启动 DTP的未来在哪里?

  “医养结合”还需迈过几道坎儿

国产仿制药迎政策利好

CFDA自查核查常态化,中国药厂临床试验外包

外媒:中国两三年内将成全球最大试管婴儿市

中国将成整容第三大国 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8

药店圈的2016:攘外,还是安内?

并购,并购!这才是医疗器械业未来的主流

嫌Sovaldi太贵?别傻了,吉利德差点开价11万

辉瑞10亿美元加码抗体药 未名集团“两得利”

中国仿制药生死大考 文号或消亡八至九成

当“救命稻草”遭遇耐药难题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