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科技部拟新规监管万亿科研经费:通报点名将成常态(2)
本文章共2841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13年。此案例曾引发科学界轰动。

就在今年6月,审计署发布已办结的35起经济案件和事项处理情况中,厦门大学两教授负责的课题组使用与课题无关的票据报销科研经费问题,审计署将此问题移送教育部查处。此两名教授均在业界具有极高知名度。

事实上,科研经费滥用问题也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根据中央统一部署,2014327日至515日,中央第十巡视组对科技部进行了专项巡视。科技部是此次三个专项巡视单位之一,另两个分别是复旦大学、中粮集团。

此次科技部的通报引发舆论强烈关注,与中央巡视组对科技部的专项巡视不无关系。

媒体报道,中央第十巡视组组长令狐安表示,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专项巡视组收到的反映问题主要有:项目评审立项权力过于集中,存在廉政风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完善,监管不力,违规违法和浪费问题易发多发;一些科研项目成果弄虚作假;科技资源缺乏统筹协调。

据了解,专项巡视组在对科技部进行巡视期间,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处理。

中央第十巡视组在向科技部反馈巡视情况时要求,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分类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办法。以改革的措施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科研经费监管。改进评审专家遴选制度,完善科学和技术评价体系。

缺乏课题验收评价机制

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监管中的问题,在学界也一直是个敏感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科研经费滥用、腐败问题频发,与部分项目经费过高、立项审批不严、结题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等因素有关。

“目前一些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超过2000万元实际上已经很高了。”王梦恕认为,这些数额较大的科研项目要求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但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不具备这样的水平。

此外,一些科研项目的经费是不能够购买科研设备的,在实际使用中,经费是充足甚至有剩余的。

这就为科研经费的滥用、腐败埋下了隐患。

但记者也注意到,有不少观点认为,少数专家科研费花不完,大量研究者经费不足。

据了解,此前科研经费在使用中,存在年底突击花钱、重复购买设备的情况。对此,学界普遍的说法是,按照规定,科研经费用不完将收回。

为此,财政部曾专门解释称,没有科研经费当年不花完会收回的规定,而是未完项目(课题)的年度结存经费,按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课题终止等形成的结余经费收回原渠道。

不过,王梦恕认为,目前科研经费在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验收中的各环节中,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在课题验收阶段,缺乏有效的评价验收机制。

“验收主要听报告,看论文,而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效果如何却缺乏评价机制。”

王梦恕认为,科技部相关部门是不具备课题验收能力的,这也体现在部分科研项目是否应该立项上。

“有些项目是否需要立项,需要专家评估,但这个评估机制是缺乏的。这使得一些不该立项的项目获得审批,既有技术因素,也可能有腐败因素。”

记者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预算评估评审、巡视检查、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等科研经费监管工作力度。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典委: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

北京:114预约挂号平台迎来民营医院入驻

湖南:首个移动医疗手机应用平台上线

新型毒品竟然都是这些世界制药巨头发明的!

吉利德公司丙肝药Sovaldi引多方垂涎

美警告:网上出现假冒防埃博拉药

军区:2014年关于公示药品网上集中采购不供

军区:2014年关于公示中选产品生产企业信息

云南省:2014年关于公示2012年版《国家基本

云南省:2014年关于要求部分药品企业尽快递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