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欧盟指令困扰丹麦中医药产业发展

最近10年来,丹麦中医诊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辅助治疗的中成药也日益受到青睐。然而,根据欧盟指令,从201151日起,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植物药必须经过注册才能在欧盟市场作为药物销售和使用。迄今,尚无一种中药在欧盟注册成功。这无疑将给蒸蒸日上的丹麦中医药产业带来困扰。

中医药产业在丹麦面临困扰

自中医药产业开拓丹麦市场以来,中国和丹麦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丹麦已成为中国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重要伙伴。

丹麦中医药集团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彼得森说:“中国的中药具有很大市场潜力。目前,很多大型中医药企业都在寻求机会开拓西方市场,而我们对打开中医药在西方的市场很感兴趣,并能为中医药提供科学认证,双方可通过加强合作实现双赢。”

然而,根据欧盟2004年颁布的《传统植物药指令》,从201251日起,凡是未经注册的植物药将不得再在欧盟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这将使中医药产业在丹麦面临困扰。

从北京同仁堂丹麦总代理包小群女士那里了解到,丹麦药品管理本来就非常严格,大部分药品需要有医生开的处方才能购买,而在丹麦的药店或保健品店,销售人员更是无权向顾客介绍药品的功效,否则将被罚款。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丹麦人买药不方便,也给中医药在丹麦的推广出了道难题。如今,欧盟关于植物药的指令无疑将使这一难题更加突出。

尽管面临障碍,但包小群对丹麦未来的中医药市场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她认为,当前形势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医药和中医疗法在丹麦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上丹麦人不仅善于创新,也勇于尝新,他们愿意尝试新的治疗方法。

她说,困则思变,中国药企应利用欧盟的法律   ,转危为机,打破成规,根据欧盟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措施,大胆创新,找到在海外生存和发展的新途径。

针灸在丹麦被广泛使用

30年来,中医药产业在丹麦发展迅速。1983年,第一家中医诊所在丹麦开业。讲究阴阳平衡、标本兼治的中医药引起丹麦人的浓厚兴趣。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丹麦人创办的中医诊所在内,目前丹麦共有500多家中医诊所,治疗项目包括针灸、推拿等。

据丹麦哥本哈根大学2011年公布的研究报告,中医针灸治疗作为替代治疗方案的一种在丹麦已被广泛使用。哥本哈根大学联合部分丹麦医院正在对替代治疗方案展开研究。目前约1/3的丹麦医院选用替代治疗方案,治疗范围包括疼痛、癌症、不育和精神病等疾病,而针灸治疗占到所有替代治疗方案的97%.替代治疗方案是病人在传统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时,病人经由医生同意,选择另一种治疗方式来医治顽症。研究报告同时指出,公立医院比私立医院对于替代治疗方案的态度更开放。精神病医院对于替代治疗方案则相对保守。

有着26年针灸从业经验的陈素坤医师,在丹麦自主经营一家中医诊所。他表示,目前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治疗被丹麦人接受的程度越来越高。陈素坤医师有一个名叫安妮的关节炎患者,她在接受7次针灸和辅以拔火罐治疗后,感觉效果明显。她说,中医疗法从调节体内的平衡出发,是从致病的根源解决问题。

针灸学校和学习者数量不断增长

经历多年发展,针灸在丹麦得到医学界普遍认可,针灸学校和针灸学习者数量都在不断增长。目前,丹麦全国约有10所针灸学校为护士、助产士及保健员提供针灸学习与培训,作为临床医学的辅助疗法。在丹麦高校,针灸也被纳入医学课程。大多数丹麦医院已把针灸当作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在妇产科,助产士普遍运用这些细细的银针为产妇减轻痛苦。

在哥本哈根行医30多年的奥勒。达尔是较早认识到中医针灸效用的丹麦医师之一,也是当今丹麦最有名气的中医针灸师和研究者之一。他说:“我1971年我在新加坡看到中国医生用针灸给病人治病时,我惊奇地发现,针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此我便开始学习针灸。”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复方制剂抢道糖尿病市场 联合用药将成主流

  我国微创器械主要靠进口 需提高自身竞争力

  “中药标准化”企业缺位 制约行业发展

  遭遇外资集体抵抗 植入性医械限价令或推迟

  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10大趋势预测

  糖尿病用药市场烽烟再起

  药品采购更重市场配置 医药电子交易平台出力

  7年内中国医械市场规模将超日本

  我国医疗产业过分依赖进口 原料药出口受压

  金银花行情仍将震荡

中成药纳入西方处方药尚需时日

药用辅料需要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制药行业增长 高纯度精细化学品新机显现

跨国药企抢挖万亿中国保健品金矿

辅酶Q10价格或走高

驴皮价水涨船高竞争者众多 东阿阿胶元宵节后

云南白药海外以保健品名号销售 内外标准有别

我国扑热息痛产业存诸多问题 亟待转型升级

大型制药公司的生物仿制药开发道路受阻

以新型药用辅料研发推动新剂型发展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大市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