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lanezumab的Ⅱ期临床试验2006年就已经开始,如果从那时候开始算,到这次宣布试验失败并终止对solanezumab的研究,期间已经过去了10年。这10年中,solanezumab给礼来带来的好消息并不多。
今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微信朋友圈已经被solanezumab(LY2062430)占据过一次,当时各家评估机构在预测下半年即将公布的临床数据时,对于solanezumab的前景展望可谓欣欣向荣。然而,仅仅三个月之后的11月23日,solanezumab失败的宣告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重新抛回荒野。
实际上新药在后期研发的失败率超过50%,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诸如“某某新药III期试验失败,公司股价暴跌”之类的消息发布,读者对此通常也就是随意瞄上几眼。但这次,就算礼来的失败其实并不算来得特别突然,solanezumab已经有两次III期试验失败的惨痛经历,但各界的反应依然如此强烈,说明solanezumab可以衍生的话题已经大大超出了“创新药”本身。
礼来在阿尔茨海默症上的豪赌
solanezumab的Ⅱ期临床试验2006年就已经开始,如果从那时候开始算,到这次宣布试验失败并终止对solanezumab的研究,期间已经过去了10年。这10年中,solanezumab给礼来带来的好消息并不多。
2009年礼来开始在轻度至中度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开展关于solanezumab的两个Ⅲ期临床试验EXPEDITION1和EXPEDITION2,但这两项为期18个月的Ⅲ期临床,结果均是以失败告终。然而礼来并没有放弃。随后研究人员对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认为,solanezumab可能对早期患者有益,于是要求参与试验的约1000名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继续服用2年以观察效果,这一次终于收到了正面的试验结果。
所以也就有了本次轰动性新闻事件的主角EXPEDITION3,它是礼来根据此前的试验结果在2013年7月启动的新一轮大型Ⅲ期试验,有2100名阿尔兹海默病早期患者入组。一直到数据公布之前,礼来都以为意味着上百亿美元商业价值的新药已经唾手可得。可想而知,最终这只药折戟,最受挫的应该就是这些十几年如一日参与其中研究的科学家们。
除此之外,这个试验结果对于礼来的产品线而言也是一次8级以上的地震。公司CEO李励达(JohnLechleiter)在面对失败结果时说的其中一句话就是:“我们将会评估solanezumab研发失败对于礼来其他阿尔茨海默症在研药物产品线的影响。”
除了solanezumab以外,礼来还有一个与延缓β淀粉样蛋白形成速率有关的阿尔茨海默治疗药物LY450139,其于2008年开始III期临床试验,先前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LY450139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另外,礼来还投入5亿美元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β-分泌酶裂解酶(BACE)抑制剂药物LY-3314814(或称AZD-3293),该药也于去年开始进行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另外还有两个以β淀粉样蛋白形成为靶点的药物LY3002831和LY3202626正在进行I期临床。此外,礼来还有一个BACE1抑制剂LY2886721已经进入II期临床试验,但由于少数受试者出现肝脏异常,试验被迫终止。solanezumab的失败,对于将几乎所有赌注都倾注在β淀粉样蛋白机理药物研究的礼来而言影响应该相当之大。
患者与投资者的期望轮番加码
药物研究进展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是患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阿尔茨海默症已经成为严重困扰诸多老年人及其家属的问题,作为“老小孩”的他们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随着疾病的进展将完全丧失,甚至最终连子女都被遗忘。可想而知,患者们对于新的治疗方法有多么期待。
但这偏偏是一个一直都没有实质性治疗新药获批的领域。
早几年强生和辉瑞联合研发的Aβ单抗bapineuzumab和罗氏gantenerumab均陆续宣告III期临床试验的失败,继续坚持奋战阿尔茨海默症的大公司数量渐少,只有礼来等少数几家公司还在坚持。
随着2013年积极试验数据的释放,患者和市场投资者以为胜利在望,虽然之前的两次III期试验失败已经让一部分大机构投资者对试验的预期结果持保守意见,而今年3月礼来调整了III期试验的临床终点也让投资者的担忧更进一步,但仍然有投资者受前期积极数据驱动,以及上市后巨额销售利润的诱惑,在最后数据公布前不久加码礼来股票,以为这一次好事仍会继续。但事与愿违,数据公布后第一天开盘就大跌15%,这个结果显然大大伤透了患者和投资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