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口协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估计中国的乳腺癌患者数量已超过20万例。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在全球每年新诊断出的130万例乳腺癌患者中,约15%来自中国。
中国城市中的乳腺癌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在年轻女性中尤其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改变,以及其他乳腺疾病(如纤维瘤)发病率增加。中国乳腺癌患者死亡增多的现象令人担忧——2010年城市女性乳腺癌死亡例数增加了38.9%。
事实上,根据花旗银行的上个月发布的中国医疗手册,中国各地的乳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自2003年以来已增长了56%。因此,中国出现肿瘤药物市场增长速度超过制药业总体增长速度的现象并不令人意外。
对于中国女性,乳腺癌已超过卵巢癌成为首要威胁,2009年乳腺癌死亡率为4.08例/10万人,而上世纪70年代仅为1.63例/10万人。Kantar Health的咨询师Neesha Suvarna最近发表了题为《中国乳腺癌信息与理解》的报告,认为造成该现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乳腺癌早期发现和诊断缺乏重视。
与女性定期自查且有丰富患教资源的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长期以来缺乏有关乳腺癌知晓的公众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这一状况已有所好转,例如通过“粉红丝带”活动响应每年10月份的国际乳腺癌宣传月。
虽然中国城市地区的乳腺癌知晓率有所提高,但在很多小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公众知晓率仍然很低甚至几乎为零。由于知晓率低,多数中国乳腺癌患者获得诊断时已是Ⅲ/Ⅳ期,而西方国家患者通常在疾病较早期即可获得诊断,从而更可能被治愈。
HER2检测的复杂性使得患者费用增加
Suvarna报告称,由于标准治疗的可及性不足,晚期发现乳腺癌的情况更为复杂。具体而言,中国的HER2阳性患者仅有1/3接受了以赫赛汀为基础的化疗,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和日本超过2/3。
当HER2检测正在中国逐渐普及时,这一差异却愈发突出。根据Kantar & Draco健康咨询公司2011年的医生调查结果,86%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了HER2检测,高于2008年中华医学会调查得出的57%。
然而与此同时,专家们指出HER2检测也非常复杂。目前主要有2种HER2检测方法:免疫组化法(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即使在发达国家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者也发现常常需要1次以上检测以确证结果。
例如,根据国立外科辅助乳腺和大肠项目的病理学家Soonmyung Paik开展的一项研究,美国城市实验室诊断为HER2阳性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中,18%在中心实验室复查时却得出HER2阴性的结果。Paik进一步指出,如果由不合格的实验室开展这类检测,不论采取FISH还是IHC方法,其结果都缺乏可靠性。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要想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可能并不容易。据南方医院肿瘤中心的乳腺癌医生李荣介绍,在中国第三大城市广州,约有70%~80%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了HER2检测。李医生正在参与中国HER2检测指南的制定。
李医生向《亚洲制药新闻》介绍,目前只有三甲医院有能力开展FISH检测。在广州这座拥有1,300万居民的城市里,可开展这项检测的医院屈指可数。即使在三甲医院中,由于缺乏检测指南和足够的实验室培训,同一名患者也很可能在不同医院得到大相径庭的检测结果。
IHC检测的费用约为100元,而普遍认为更准确的FISH检测超过1,000元,二者均未被纳入国家或省级医保目录。这也就意味着,患者必须自掏腰包进行检测,如果需要多次检测以得出确切结果,费用很可能翻倍。
根据广东省医疗信息门户网站上的数据,在广州市每年诊断出的3,000例乳腺癌患者中,约30%为HER2阳性。而在全球范围内,约1/5的乳腺癌患者存在这种导致HER2过表达的基因突变。HER2是一种可促进癌细胞生长的蛋白,HER2阳性乳腺癌倾向于侵袭性更强、对激素治疗的应答更差。
治疗选择不足和费用的考虑
Suvarna指出,中国乳腺癌死亡率高还与靶向治疗相关高昂费用和缺乏理想的治疗选择有关。例如,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并未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NDRL),即多数患者必须自费接受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