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国家药监局公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新版GMP)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新版GMP在博弈多年之后终于明确推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目前颁布的只是卫生部79号令,即GMP标准文本,10页的小册子。具体的实施规范和检查标准还没出台,后续工作还很多。”
参与会签的发改委、工信部和卫生部早在年前的1月份就签署通过。1月11日,2011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药监局明示新版GMP已经经国务院同意,即将颁布实施。
与此前多轮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新版GMP最大的变动并非在标准上,而是在落实标准的时间上。国家药监局在通气会上透露:“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之前,过渡期一直表述为3年。
于明德表示:“延长的两年过渡期是这次新提出的,主要是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按新标准设计、施工、特别是资金筹措,需要一定时间,太短了很多企业将做不到。”
不过,1998版GMP最终经过6年,才在2004年强制过关,并直接导致了1112家企业倒在GMP这条红线上。5年的过渡期,对很多中小制药企业来说并不是保险箱。
一拖再拖
“考虑到新版GMP的冲击力度,其颁布时间被再一次延后,并将企业的过渡期延长到了5年。”
早在2010年年初,新版GMP要颁布的消息就已经在制药界流传。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是制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规范。和中国药典更关注工艺不同,GMP主要对生产硬件提出要求,因此直接与企业的资金投入相关。
药监局表示,新版GMP已经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于明德介绍:“新版GMP实际已经接近欧盟的生产标准,这对提升我国药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有好处的。”
事实上,国家药监局2005年启动GMP标准的修订工作,并在2006年11月就拿出了新版GMP的第一稿,但业内对此反应很强烈,药监局不得不组织各方力量,进行了多次修改。
2009年,借新医改的东风,新版GMP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药监局安监司多位官员均透露:“2009年的最后一天把GMP修订稿已经完成,报到法规司。”并信心满满的表示将在2010年一季度公布实施。
有报道称,在2010年1月一次会议上,药监局安监司提出了“将致500家经营乏力的中小企业关停”、“全行业总计需投入2000-3000亿元”等表述。砍掉一部分企业,几乎成为新版GMP的代名词。
或许正是考虑到行业承受能力,GMP标准并未在2010年初推出,而是又延后至当年7月1日。药监局分管药品的副局长吴浈在内部会议上也多次指出,2010年上半年必须颁布新版GMP。
随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敬礼案发。有药业分析人士称,由于前任药监局局长郑筱萸正是折在1998版GMP上,考虑到新版GMP的冲击力度,其颁布时间被再一次延后,并将企业的过渡期延长到了5年。
除了新建生产线之外,现有企业最迟可以到2016年3月之前完成改造。而在会计处理上,一般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折旧年限为7-14年。也就是说,会有相当部分企业的设备在5年后进入淘汰周期,本身就有更新需求,无形中削弱了新版GMP的杀伤力。
而且,优势企业的建设标准已经高于新版GMP。石药集团部分VC生产线正在申请美国FDA认证,石药方面表示:“企业的硬件都没问题,通过GMP认证只是需要准备些书面材料,并不需要再投入设备。”
于明德表示:“未来五年国内将有100条生产线准备进军FDA,目前已经有20条达到FDA的实力。”在全球三大药品质量体系中,FDA高于欧盟和WHO标准。
行业影响
“7年后的今天,物价增长的背景下,估计新版GMP总投入不会小于3000亿。”
虽然药监局一直讳言企业淘汰数量,但从现有情况来看,500家只是保守数据。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为4700家左右,如果按2009年底药监局表述的2000亿元总投入计算,即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