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国内多家药企未通过欧盟GMP检查,其主要原因——“数据完整性”缺陷问题首次引发行业关注。在由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主办的“2015注射剂包装高端论坛”上,药包材的数据完整性被提上重要位置,GMP专家顿昕的相关主题演讲受到参会企业欢迎。
北京药包材检验所高级工程师袁春梅表示,目前药包材实验室验证环节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还有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质量意识跟不上,实验室人才匮乏。药包材实施备案制,关联审评后,药包材软件管理亟待加强。
数据完整性的意义
今年初,国内多家药企未通过欧盟GMP检查,未通过的企业中包括行业领先的制药集团,由此引发行业震动。据悉,未通过欧盟GMP检查主要是存在数据管理不充分、分析报告造假等问题,至此数据完整性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数据完整性是药品质量体系中的基本要求,与生产完整、一致、准确,保证药品具有所需要的质量。今年1月,MHRA(英国药监局)发布了数据完整性指南,凸显出数据完整性在质量体系中的重要性。
顿昕表示,过去生产领域往往依靠纸质的手工记录,造假情况普遍,而实验室由于依赖于液相、气相、红外等检验仪器,检验结果能够提供产品质量的直接证据,因此数据完整性检查中实验室成了最重要的场所。
“我参与过多家企业的现场检查,有的时候是企业在GMP检查前要我帮助他们查找缺陷,在这些检查中我发现数据完整性缺陷很多,许多企业在质量理解上存在偏差。”顿昕说。
当前,数据完整性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对化验室管理控制不充分,无法保证符合规范,防止数据缺失。有的企业文件规范严重违规,原始数据缺失。质量部门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企业保留有支持性原始数据来证明产品符合既定预期的质量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GMP检查前要自我检查一下有无用样品或待检品试剂?检验结果不好时是否取样再作一遍?操作人员是否任意改参数、改设置?有没有审计追踪?QC有无删除记录?有无电脑改时间的现象?检验或出报告日期有无倒签?稳定性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无补做、改日期的情况等。
生产部门则要检查生产的记录有无删除、造假?纸质记录有没有做旧?质量人员是否专职?环境的培养记录有无删除?日期有无倒签?有没有偏差记录和奖惩制度?有没有报偏差记录……
顿昕表示,在检查中数据完整性问题层出不穷,说明相当多的企业对数据完整性对质量的影响认识不足。今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完成了药品GMP确认与验证、计算机化系统两个附录的最终修订和定稿,未来这两个附录将在数据完整性上起到重大作用。
质量升级重在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药包材处于质量升级期,从监管、技术、标准化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从监管部门来说,对药包材质量高度关注,特别是药包材的质量保证体系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从开始的原材料的控制和检测,延续到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自动化,以及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分析测试。从制药生产企业来看,也将药包材质量作为药品质量的一部分。
工信部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药包材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也将中性硼硅玻璃等药包材列为鼓励类产品。
顿昕表示,数据完整性缺陷可能产生许多问题。从产品质量角度来说,会有质量问题,不合格品的放行,生产调查难度加大,生产和数据形不成关联;从企业角度来说,会对产品出口、企业声誉造成影响;从人员角度看,老板和员工都存在质量认识偏差。“数据完整性存在问题主观因素是利益驱动,以没有能力、人员、设备、时间作为借口,客观原因是生产工艺不一致,在生产中过度要求、过度设计以及制度设计不合理。”顿昕说。
国家药典委业务综合处处长洪小栩表示,目前我国药包材标准体系还未建立,相关配套的技术法规、技术要求、检测手段尚不健全;药包材生产、质量控制、安全评价、辅料配伍、适用性等有关技术性指导原则亟待制定;缺乏对药包材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包括对生产用原料的选择和控制、生产过程监测、药包材的包装、运输、保存、有效期等;药包材质量控制和最终制剂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脱钩,没有形成连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体系;包材质量控制检测项目如何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内在的质量水平有待深入研究(科学性、合理性、限度标准制定,检测技术是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