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上半年维生素出口量价呈两位数增长

受欧美经济持续复苏利好刺激,2014年上半年,我国维生素类商品除维生素E出口价格跌幅较大外,各主要品种出口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维生素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维生素类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维生素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上半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6.47%,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4.62%

欧美市场呈现跌势

2014年上半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到122个国家和地区,欧盟、北美和亚洲依然是主要市场,比重高达89.35%。受欧美经济复苏影响,我国对三大主流市场的出口数量及金额均实现增长,其中对欧盟出口数量及金额分别增长25.66%20.39%,对北美洲出口数量及金额分别增长14.72%10.61%,而出口均价则微跌,可见主流经济体持续复苏效应仍未完全体现。

2014年上半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前10大目的地分别为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日本、印度、巴西、泰国、法国、越南。据海关统计,我国对上述10大目的地出口金额大部分呈增长态势,其中对比利时和巴西增幅最大,分别达到48.64%57.12%

在产品细分上,维生素C(原粉)出口金额排名前10大目的地中,增幅较大的是印度、越南和土耳其;跌幅较大的是日本和印尼。维生素E出口金额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欧美等主营市场多呈现跌势,而巴西以同比116.35%的增幅成为2014年上半年维生素E出口的主角。维生素A出口金额排名前10位目的地均呈不同幅度增长,其中增幅较大的是巴西和瑞士,增长幅度均在200%以上。

国内产业高度集中

目前,我国维生素企业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上取得了生产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基本上几家企业的单项维生素品种就占据全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产业集中度非常高。一般单品种维生素商品出口企业前3名基本占据了总出口量的60%以上,其中一家独大的情况也很常见,如湖北广济药业和杭州鑫富药业出口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B5就占据了该类产品整体比重的6成以上。

2014年上半年,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企业有613家,较去年增加了15家。其中,国有企业105家,占比17.13%,三资企业56家,占比9.14%,民营企业17家,占比2.77%,其他性质企业435家,占比70.96%

浙江新和成、浙江医药、石家庄制药、淄博鲁维生物、浙江杭州鑫富药业、江西天新药业、江苏江山制药、山东新发药业、浙江来益进出口公司、西南合成制药位列出口金额前10名。上述10家企业出口金额之和占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3.13%

维生素类产品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调整而呈现出市场需求加大的趋势。

2014年上半年,受欧美经济复苏、环保整顿等因素影响,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实绩明显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已走出淡市。首先,主营市场经济复苏迟缓,外部需求减少,国内低迷的养殖、消费业使市场拓展空间受到限制,维生素产业内部产能的增加使企业的定价话语权逐渐削弱,因此,预计2014年下半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将维持低位增长。

相关>>>

重点品种走势

维生素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其下游的饲料、食品、医药和美容等行业,每年大约有3%5%的递增。虽然维生素市场的需求始终向好,但容量依然有限。以目前国内原料药的情况看,鲜有品种是真正的供不应求,大部分产品即使因为厂家供应不足造成短期货源紧张,也很快会得到补充。可以说,产能过剩造成国内企业间低价竞争,始终困扰着包括维生素在内的所有原料药出口企业。

VC“翻身

我国的维生素C曾具有绝对的市场竞争优势——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成本低廉、产业集中度高、掌握话语权,不仅平稳渡过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创造了价格大幅攀升的佳绩。而近年却受累于产能过剩、国内各企业间大打价格战及主流市场经济低迷影响,使得我国维生素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药用辅料大“蛋糕”怎么“吃”

抗血栓药市场火爆 巨头争相掘金新药研发

移动医疗2017年市场规模50亿 政策制约是难题

全面竞争时代如何差异化抢位 肝素行业发展路

国产药用辅料发展到底卡在哪?

三七价格一周暴跌近两成 药企成本大降

仿制药进入“开挂”模式

多家公司维生素D3断供 大幅涨价成定局

用成本结构分析诊断基药短缺

国产疫苗外销潜力逐步释放 两种途径获大订单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市场快讯 细市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