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全国医院擂台赛第一季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指导,健康界传媒和北京协和医院共同举办。本次交流会对全国医院擂台赛第一季进行了总结,对获奖单位进行表彰。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湘雅医院、盛京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的院长代表分享了在推动医院医疗服务改善上的经验。来自年度十佳价值案例获奖医院的代表们分享了各自的案例和经验。
北京协和医院有着九十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闻名的疑难重症诊治中心,与此齐名的是协和医院的“一号难求”。百姓中流传的“全国人民看病上协和”,如今被戏称为“全国人民看病挤协和”。如何缓解“一号难求”“看病难”的现状?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秦明伟介绍了在本次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协和医院在缓解“看病难”“挂号难”方面的举措。
一、 预约就诊
目前协和医院正在推进预约就诊,在门诊倡导“先预约后就诊”的理念,医院提供了多种途径进行预约挂号,包括114电话、网络、院内自助机、银行自助机、网银、手机APP等,目前全院预约就诊率大于60%。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16日发布的协和医院官方APP,截至目前注册人数将近十万人,通过APP预约挂号的比例约为30%,患者的反响非常好。
二、 增加预约号源
缓解患者“挂号难”的另一措施是增加预约号源。协和医院进一步挖掘门诊潜力,鼓励医生增加对外预约号源,这项工作被列入专项绩效考核的加分项目,借此提高医生的出诊率。另外,协和医院增加了住院医生出门诊的比例,解决患者的基本需求。以上措施实施之后,较往年同期,每月增加预约号源约2万余个。
三、 完善分时段就诊
协和医院进一步细化完善分时段就诊工作,在原有基础上选取试点科室,探索有效引导、合理分流的分时段措施。在门诊增设自助报到机,制定患者报到的排序规则,同时利用信息系统针对每位医生设置个性化分时方案。医院通过媒体、标识等途径宣传分时段就诊,同时为患者提供有就诊时间提示的挂号条。在试点科室还设有专人指导患者刷卡报到。过多项举措,缩短患者的排队时间。
四、 推进分级诊疗
协和医院的分级诊疗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院内的分级诊疗,另一方面是对接社区的转诊。院内分级诊疗是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解决基本问题,有疑难杂症的向相关专业组的教授转诊。协和医院有11个科室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不限号,在提供了分级诊疗的科室,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协和医院与社区实行双向转诊,患者可以凭社区转诊单到协和医院就诊。
五、 “红卡”流程
在医院急诊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或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在患者信息不明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患者的救治问题?协和医院医务处与多个科室讨论制定了“红卡”流程,这包涵了预办理欠费就诊卡、特殊编制的病案号、红卡标示腕带、颜色提示等多项内容,极大优化了欠费办理和辅助科室优先处理流程,大大提高抢救效率,使这些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六、 推进自动化管理
协和医院在门诊配备了自动发药机,彻底扭转了“人等药”的情况,变成了“药等人”。在每天的高峰时段,药剂科的取药窗口前秩序井然。同时,协和医院在门诊等区域配备了89台自助机,患者可以在这些机器上进行挂号、取号、缴费、查询打印化验结果和处方等,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
“改善医疗服务是一项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一直把安全、质量、服务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始终。”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处长焦雅辉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性。本次大会的东道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王以朋指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之所以要用三年的时间,而非像一阵风一样,就是希望各家医院用三年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利用本次机会改造医疗服务流程,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