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驴产业做大做强,辽宁省阜新市组织驴行小贩形成了一支驴业经纪人队伍,向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靠拢,成为壮大驴产业的生力军。与此同时,以驴皮为重要原料的东阿阿胶,也在大力兴建养驴示范基地,以保障驴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原料保障在行动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驴业研究的滞后,我国驴产品养殖规模日益缩小,存栏量以每年3.6%的速度递减。存栏量减少,意味着驴皮资源的紧缺。对于这一点,东阿阿胶早在10年前就意识到了。也就是从那时起,伴随着全产业链管控模式的构筑,东阿阿胶开始启动养驴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东阿阿胶创出了“政府+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合作模式,示范基地提供繁育种公驴、培训、收购和带动作用,母驴由农户饲养。
近几年,东阿阿胶在新疆、内蒙古、甘肃、辽宁、云南、山东等地建立了17个标准化养驴示范基地、1个驴产业研究院、1个中国驴产业网,组织召开了4届中国“商品驴”高峰论坛,率先实现了“驴皮溯源工程”,从源头上确保阿胶产品安全。同时,该公司还制定了“毛驴饲养管理标准”,创制了“DNA标记鉴别驴皮真伪技术”并被收入《山东省中药材标准》。这些举措,既涵养了资源,也为行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自然而分散的养殖转型为基地带动、农户散养的计划养殖,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说:东阿阿胶着眼于长远的“原料保障行动”,客观上促成了驴皮资源保障上的一大革新。据悉,到2020年,东阿阿胶计划建设20个养殖基地,以保障原料的稳定供给。
农户获利行业受益
“农户不获利,阿胶行业就没有未来。”秦玉峰总裁经常教育员工:作为阿胶行业的引领者,东阿阿胶人要深知,养殖户是上游;上游涵养好了,东阿阿胶才能生机勃勃。
但是,驴养殖并非一件容易事。“从世界范围看,驴的养殖也是一个冷门,乏人探索。由于这种原因,东阿阿胶的养驴基地,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会很长。”东阿阿胶副总裁李世忠说,大规模饲养驴的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养殖场地难以解决。所以他们目前主要采取“基地提供公驴、农户散养母驴”的方式。
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珍贵的乌驴怀孕时间长达2年半甚至3年,因此导致驴皮更加紧缺。以此,李世忠说,这是一种误传,其实乌驴的怀孕时间跟其他驴种一样都是一年。
“一头驴就是一个小银行”。据了解,与东阿阿胶合作养殖毛驴,目前已成为相关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模式。东阿阿胶在驴产业上的公益性支出已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