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研发动态 药物研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科学家找到迄今对抗偏头疼最佳标靶

打记事起,53岁的Rosa Sundquist便会记录每个月头疼的天数。偏头疼始于她的孩提时代,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愈发严重。从2008年起,它使Sundquist每个月至少有15天无法正常生活。

头痛欲裂的痛苦并不是Sundquist最坏的症状。恶心、呕吐以及对光线、声音和气味强烈的敏感度使她不可能工作——Sundquist曾是一名办公室经理,甚至经常无法离开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邓弗里斯的不透光的家。在极少数情况下,当Sundquist和丈夫以及两个大学生年纪的孩子出去吃饭或看电影时,她会戴上太阳镜和消除噪音的耳机。

每隔10周,Sundquist的脸部和脖子会接受32针像被蜜蜂蜇伤一样、令神经麻木的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她还寻访了费城的一位神经学家,而后者会在7天的时间里连续为其静脉注射麻醉剂利多卡因。Sundquist说,利多卡因让她出现了幻觉,但能减少头疼的发作。最近,她每个月记录的偏头疼天数从30下降到20。有时,Sundquist还服用“翠普登”来抵挡头疼的发作。这是唯一专门用于在偏头疼开始后中止疼痛的药物。

上百万其他人对偏头疼的发病同样感到恐惧,尽管很多人受到的折磨没有Sundquist那么严重。在全球,约12%的人每年至少受到一次偏头疼的侵袭,同时女性的发病几率是男性的3倍左右。据偏头疼研究基金会估测,美国员工每年因偏头疼请假的时间达到1.13亿天,导致每年产生130亿美元的损失。这一沉重代价凸显了现有疗法(不只是药物,还有令神经麻木的注射、行为疗法和特殊饮食)在帮助很多人上所起的作用是多么的微乎其微。

不过,一类新的药物即将到来。科学家相信,它们能从根源上阻止偏头疼。这些药物会阻断一种名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偏头疼发作期间浓度迅速上升的分子活性。凤凰城梅约诊所神经学家David Dodick介绍说,CGRP是“迄今经过验证的对抗偏头疼的最好标靶”。荷兰莱顿大学神经学家Michel Ferrari表示,它或许还有助于最终解决一个持续了数世纪的谜题——是什么触发了偏头疼发作的复合事件。同癫痫和其他反复发生的、像痉挛一样的疾病类似,偏头疼会导致大脑活动在若干天里完全失控。

血管理论得以阐明

研发出阻断CGRP药物的以色列梯瓦药业公司宾夕法尼亚州弗雷泽分部生物学家Marcelo BigalBigal解释说,很多早期药物会使血管收缩,从而加深了认为不正常的血液流动对偏头疼至关重要的误解。最早的此类药物叫“麦角胺”,是一种源自麦角真菌的强劲血管收缩剂。大剂量注射这种真菌会引发痉挛、精神错乱和四肢腐烂,但医生发现,小剂量注射能帮助女性预防生孩子后的大出血,并且有时能缓解偏头疼。

然而,合成版本的麦角胺还是会极具危险性地让血管变窄,因此医生和病人对能选择性收缩大脑血管的翠普登表示欢迎。翠普登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目前仍是最常开的专治偏头疼药物。它能在50%60%的服药者中阻止偏头疼发作。不过,此类药物并非对每个人都有效,并且拥有一种和麦角胺及很多止疼药相同的副作用:如果一个人经常服用它们,头疼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神经学家Jes Olesen介绍说,尽管麦角胺和翠普登作用于血管,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研究破坏了这样一种想法,即扩张的血管实际上会引发偏头疼。尤为重要的是,一系列基于详尽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血管研究证实,大脑中不正常的血液流动和偏头疼发作的痛苦并不相关。

随着偏头疼血管理论被阐明,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的潜在触发机制。一种是脑部正常电活动的扰乱:被称为皮层传播抑制(CSD)、像痉挛一样的现象。哈佛大学偏头疼研究人员Michael Moskowitz表示,这种缓慢的异常神经元兴奋波同很多偏头疼患者的先兆存在强烈关联:通常从大脑后部的枕叶处开始,并且以每分钟约23毫米的速度扩散。在其初期,神经元活动被暂时抑制。

Moskowitz介绍说,对遗传性偏头疼患者进行的遗传研究和一些动物研究表明,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研究证实,智商高的人也更长寿

  世界上第一个单分子高精度蛋白质图像出炉

  Cancer Res:雄性特有的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新标

  盘点:2016年,医药行业投资并购有哪些看点

  中美专家:扶正化淤方可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分

  中国高质量科研对世界总体贡献居全球第二位

  PLoS Genet:成功受孕或许只需要男性Y染色体

  儿童期抑郁可能会影响青春期的大脑发育

  JBC:科学家阐明甲状腺疾病发生的根源

  最新研究或帮助揭示自闭症和阿尔兹海默氏症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研发动态 药物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