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销售与利润增幅继续趋缓。之所以出现这种增幅回落,是因为药品流通行业正处于调整转型中,在调整中增速放缓一步是对的。”9月19日,在2014药品流通行业信息工作年会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执行会长付明仲表示。

付明仲指出,面对严重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正积极探索多种营销和服务模式。专业分销、高端药品直送、深度分销、医院延伸服务、信息增值服务等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为行业下一步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行业增幅继续放缓
“今年上半年,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呈现出整体增幅放缓、药品批发市场集中度呈结构性变化、药品零售市场呈结构性调整等多个特点。”付明仲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76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1%左右,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为1370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长9.0%,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行业利润也呈现增幅收窄趋势。今年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108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29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7亿元,同比增加13.9%,增幅回落2.1个百分点;平均利润率为2.0%,与上年同期持平;平均毛利润率为7.0%,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0.5个百分点;平均费用率为5.0%,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0.7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药品批发类排名前百位企业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4017亿元,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61.7%,有7家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排名前百位企业中,有10家位次发生变动。零售类排名前百强企业上半年销售额为353亿元,占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的25.8%,其中有10家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今年上半年,我国药品零售市场总体规模呈增长态势,但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削弱药店价格优势、医院药房社会化低于预期、医药电商快速成长挤压传统市场空间等原因,使得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收窄,零售市场规模扩张放缓,并低于药品流通行业的销售增幅。零售类百强集中度进一步下滑。”付明仲表示。
面对行业增幅持续回落,付明仲认为,这是行业在进行结构调整所致。近两年来,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电子商务和创新型业务模式发展迅速,很多药品流通上市公司开始进行战略性调整。
创新业务迅速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长期处于政策的保护之下,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方式相对落后。但随着微利化时代的到来,不少药品流通企业陆续推出了一些新型商业模式,受到关注。
瑞康医药专注于山东省内精耕细作,通过精心布局,其终端网络已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100%覆盖。通过做好“最后一公里”配送,企业不仅获得了上游工业的青睐,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
九州通在医药电商和信息增值服务方面发力。2013年九州通就将电子商务提升为战略业务,将行业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调整为新兴业务。今年上半年,旗下好药师B2C电子商务实现销售1.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2.30%,其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疾控中心进行的信息增值服务,也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捷径。
华润医药、上海医药、康德乐等医药商业公司则纷纷推出了面对高端客户的DTP(直配)业务。今年上半年上海医药DTP业务覆盖20个省份的23家DTP定点药房,实现销售收入10.07亿元,同比增长38.13%。
与此同时,延伸物流和药房托管则已在业内形成燎原之势。早在2013年8月,商务部就遴选出首批47个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项目向全行业推广。
在业内专家看来,药品流通企业推出新型服务模式既是自身对“服务”的回归,也是必须为之且不得不为之。付明仲认为,医药电商的发展将逼迫传统医药商业向分销商转型。“未来,批发对批发的调拨业务会大量转移到网上。目前国际上这种网络分割已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