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CFDA表态新药审批提速再闻楼梯响

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尹力对外表示,政府购买服务将成为提升药品审批效率的重要手段。新药要上市,首先得通过药品评审这一关,而药品评审效率,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很多药企觉得目前的药品评审过慢。然而,也有人认为,“萝卜快了不洗泥”,药品审批的第一要义还是“安全”,在现有的制度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审批速度慢是为了安全所付出的代价。

按照尹力的说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背景下,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将更加具备导向性,CFDA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减少。除将部分药品注册申请事项委托省局承担、逐步实现国家总局与省局分类负责、互为支撑的审评审批格局外,还将研究提高新药审评收费政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药品审评人员短缺的突出问题。

人员短缺拖慢审评速度

目前,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最终批准上市,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步是新药的研发和上市。一款新药首先要申请临床试验,拿到批文后开始临床试验,研发成功后还需要注册审批才能上市。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来讲,这个过程需要至少4-5年,例如2011年上市的、由浙江贝达药业研制靶向抗肺癌药凯美纳,该药200510月申请临床试验,20066月拿到临床试验批文,20107月申请新药,20116月拿到新药批文。有业内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这就算比较快的了。

拿到新药批文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药品还需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在中国,药品进入医院销售,必须通过省级准入和医院准入,省级准入也就是药品招标。IMS研究表明,全国31个省的平均招标周期是14个月,如果没赶上这14个月,只能等到下一周期。药品中标后还要进行医院采购,大部分医院12年才召开一次药事委员会,甄选药品。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推出的新药物,只有20%在第二年取得了在1113个省的准入,有30%的新药品推出2年后,仍然没能进入任何省份。

接下来,如果这款新药想要成为可报销药品,还需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个过程可能更加漫长。一种新药上市后,需要五年的监测期,之后才能进入药典,只有进入药典才能进入医保。但国家、省医保目录更新周期长,45年更新一次,等到真正更新还会延迟1.5年。综合以上因素,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相比,由于药品在中国上市和获得报销资格的滞后,导致患者用药会晚大约8年。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胡善联对记者表示,“一个新的化学药物的分子研究,一般情况下需要经过近20年左右的时间,要经过临床一期、二期、三期试验,证明它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然后它就进入到专利期,再进入市场。假设它要到中国来,还要重复临床试验,另外,要列入到我国医保报销目录,还得再次审批,这又牵涉到地区之间的招标。这些都延缓了我们新药审批到患者手里这段时间。”

审批人手不足?

针对新药审批速度慢,有不少业内人士首先将之归结为资源不足,其中主要就是人手不足。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在人员配置上,审批快的国家如美国FDA有四千多人,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有三千多人,而中国CFDA只有一百多人,每年要负责庞大的药品审批数量。国家食品药品审评中心平均每年审批量为7000个左右,目前仍有1.4万余件药品项目在排队等待审评。”

胡善联认为,“我国新药审批比较晚,因为我国并不像美国那样凡是新药生产以后,马上就列入到医疗保险的报销里,而我们经费有限,所以还不能立刻列入到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内。此外,新药能尽快地审批或者上市,当然对患者是一个有利的方面。但是各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不一样。另外卫生经费的来源也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基本药物一般问题不是很大,这些有专利的新药价格特别高,这也是造成它们难以进入到报销范围里障碍。”

也有从事医药研发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新药审批速度慢不能全怪CFDA,中国仿制药注册堵塞严重才是真问题,搞不好就是专利到期还在排队,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2014上半年医药新政小盘点

卫计委副主任刘谦:干细胞临床研究监管将加

卫生计生委:将中医养生保健通过医改深入到

制定优先研发目录 六部门破儿童药供需瓶颈

六部门联合下发保障儿童用药若干意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解读《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

2015版药典收载药用辅料300余种 标准趋严

公立医院改革评价新标胎动 医院将迎评估潮

第67届世卫大会通过“获得基本药物”决议

国务院:医疗业是2014年深化改革重点之一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