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发布《水泥、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稿)》。据记者了解,针对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工信部计划在发酵类抗生素/维生素制药行业中重点推广生物法制备抗生素中间体清洁生产技术、维生素C(VC)生产过程中溶媒回收、无机陶瓷组合膜分离和发酵废水处理制备沼气资源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根据工信部要求,到2015年,这四大项技术的普及率要分别达到60%、70%、50%和40%。
近年来,我国制药工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但是,行业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同质化严重,深加工程度较低,下游产品开发滞后,产品链不完善。医药企业出口以初级、资源类产品为主,原料药出口比重大,占总出口量的80%以上。
目前,化学药品制剂和化学药品原药制造是我国医药工业的主要构成部分。然而,化学原料药是制药工业污染最重的领域,因此,加强该领域污染的治理至关重要。
力促节能减排
制药工业污染治理的难度在于产品种类多,更新速度快,涉及的生产工序复杂,所用原材料繁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原材料为有毒有害物质;工艺环节收率不高,一般只有30%左右,有时甚至更低,往往是几吨、几十吨甚至是上百吨的原材料才制造出一吨成品,从而产生大量废弃物,并且废物成分复杂。
随着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环保部门更加注重技术指导,在许多行业出台污染物排放标准后,会配套出台具有最佳可行性的技术政策。这些技术往往在国内已经有成熟应用,对企业来说,找到正确的技术路线,能大大减少治污压力。
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四项技术的优势都得到了明确的阐释,这几项技术都有望大幅度地实现节能减排。
如生物法制备抗生素中间体清洁生产技术适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关键中间体生产。采用该技术吨产品可减少COD产生6.5吨,节标煤14吨。
当前该技术在行业中普及率仅约为30%,潜在普及率80%,预计2015年普及率可到60%左右。按行业年产量3600吨7-ACA计,年减少废水排放43.2万吨,减少COD产生2.28万吨,消除6种有毒原材料使用,年节电、节蒸汽折合标煤5.16万吨,年经济效益增加3.96亿元。
而与重要的VC产业密切相关的溶媒回收新技术也将被重点推广。据记者了解,采用该技术吨产品可减少COD产生0.26吨。该技术目前在行业中普及率约为35%,潜在普及率90%,预计2015年普及率可到70%。按行业产量14万吨计,年回收溶媒4万吨,减少COD产生3.7万吨,年经济效益增加1亿元。
无机陶瓷组合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各种制药工业生产过程的分离、精制与浓缩,尤其是发酵类制药。该技术目前在行业普及率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