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很快就要松动,我们盼望医生能快点流动起来。”说这句话的是深圳知名民营中医连锁坐堂诊所和顺堂的一位负责人。在和顺堂,“多点执业”是一个非常敏感又禁忌的话题,过去4年来,他们一直推动并邀请公立医院的名中医来多点执业,却被公立医院视为不光彩的“挖人”,而一些临近退休的名中医来坐诊也只能偷偷摸摸,因为“见光必死”。
1月12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医师多点执业门槛降低,未来更多医师将从公立医院中获得“解放”,医生“走穴”不必再偷偷摸摸。
医生多点执业,有助于统筹共享医疗资源、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然而,现实中医生多点执业却“叫好不叫座”。从2010年开始试点医师多点执业,深圳已经走了4个年头,却只有328名医生备案进行多点执业。
今年上半年,深圳将全面放开医师执业地点限制,深圳医生申请多点执业有了进一步“松绑”的可能,更多的医生或将从公立医院中获得“解放”。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单位人”体制仍是医生多点执业的最大阻碍,只有让医生由“单位人”变为“自由人”,多点执业才可能真正实现。
两大突破给医生“松绑”
1月12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同一专业工作满5年,最近连续两个周期的医师定期考核无不合格记录的医师,经第一执业医疗机构同意后,可以进行多点执业。从国家政策来看,医生进行多点执业仍需经过所属单位的批准,这无形中仍为多点执业设置了一道厚厚的“玻璃门”。
为了打破这道厚厚的“玻璃门”,深圳今年也将力图在医师多点执业改革的步子上迈得更大一些。
在日前深圳市卫生计生2015年工作会议上,深圳市卫计委主任罗乐宣表示,在推动医师多点执业方面,深圳今年上半年将有两个突破,一是全面放开医师执业地点限制,实现“统一注册,全城通用”;二是向市医师协会下放医师注册管理权,建立医师多点执业地点自行报备制度,完善多点执业医疗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医师执业积分管理制度,启动医务人员诚信执业管理系统建设。
“这也意味着要进行多点执业的医生,不再需要经过第一执业医疗机构的批准,只需要在市医师协会网站上进行备案就可以了。”罗乐宣说。据了解,在今年6月前,市卫计委也将制定医务人员执业管理方式的具体改革方案。
除了政策突破外,深圳医师多点执业还将被法律赋予合法性。
2014年底,《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公开征求意见,为解决深圳医师特别是优秀医师不足问题,挖掘现有医疗资源潜力,借鉴西方医师执业管理经验,《条例》规定了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在深圳注册的医师,执业地点即为深圳市,可以在深圳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执业。
“《条例》为医师多点执业提供了法律支持,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让医师的多点执业在阳光下进行。”市卫计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陆钰萍说。据悉,《条例》将于今年颁布实施。
“自由执业”探索戛然而止
事实上,深圳“解放”医生的探索早在4年前就开始了。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随后,广东、北京、江苏等省市相继展开试点工作。从2010年1月开始,广东省开始试行医师多点执业,而深圳成为广东首个试点医师多点执业的城市。
然而,4年过去了,深圳医生多点执业试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4年前,我们就开始向卫生部门打报告,申请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开夜诊,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开展起来。”和顺堂相关负责人说。在深圳试点医师多点执业后,和顺堂想邀请公立医院的骨干中医下班后以多点执业的方式到其诊所坐夜诊,上班时间为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