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位企业相关人员、行业协会人士均在采访面前显得小心翼翼。
“跟全药网还有业务要做,不太方便透露。”“跟深圳市卫计委关联很大,不方便发声。”
作为继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个GPO试点,年轻的深圳依然走在改革的前列。作为市场化GPO的代表,深圳市选择了第三方组织全药网作为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然而,试点1年之后,从一开始便埋下的种种疑问依然无法得到解答。
“反响不好,阻力很大。”深圳市医药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如此评价深圳的GPO模式。业界对此有更多的疑问:承诺的30%的降价幅度是否达成?全药网如何收费?盈利多少?深圳GPO模式该往哪里走?
讳莫如深是相关人员普遍持有的态度。E药经理人向全药网发出采访邀请,对方表示目前正处于策略调整期,不便接受采访。
种种不确定性反映在企业和医院层面即变成了犹豫和观望。北大深圳医院药剂科某药师表示,因为不知道政策会怎么变,每次签合同都不会签很久。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某药品招标负责人称深圳的GPO模式运行以来一直在调整。
作为年药品消费金额约80亿元的城市,深圳试点的些许风吹草动都备受关注,全药网作为唯一一家采购平台也站在了舆论的关注焦点。有业内人士称,一旦深圳试点成功,这种模式将会在广东省全面推行。而早在4月份,广东省已有信息透露,广州将成为继深圳之后第二个以市为单位进行GPO的城市。
走过1年试点周期的深圳GPO模式必将成为后来者参考的样板,它本身也正站在未来何去何从的岔路口。
1、“市场化”之争
争议早在2016年8月16日以前就开始了。
这一天,海王集团控股子公司全药网当选试点期深圳市公立医院GPO,承诺药品采购总费用相比2015年下降30%。一时间,各种猜测甚嚣尘上。作为中国最富活力的城市代表,深圳其实并没有历史遗留的严重的以药养医问题,没有急切的药品降价需求。因此一度有猜测认为全药网得到深圳GPO资格只是为实现盈利。
1个月后,全药网根据深圳市卫计委《深圳市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目录(第一批)》制定了第一批采购方案,以“市场化”为代表的深圳GPO模式正式开始。全药网拥有制定采购规则、选择配送企业、与生产企业议价等权利,但只选择一家第三方平台,以及深圳市卫计委在采购药品质量层次划分、药品目录剂型整合方面的参与,又使得深圳GPO一开始就有深刻的“政府干预”的痕迹。
多位行业专家向《E药经理人》表示,在我国,GPO承担的角色就是二次议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陈昊曾表示:“深圳GPO模式完全看不到市场化特征。”据深圳某企业广东地区药品招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全药网进行配送商、经销商选择的干预,一度让市场无法接受。后来,经过国家发改委的垄断通告之后,深圳GPO模式进行了调整,使广东省药品交易平台与深圳GPO双轨并行,并允许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自主选择配送商。
另一方面,根据深圳市卫计委的规定,集团采购组织应依法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GSP证书》,因此当选的全药网最大的股东海王集团本身是集药品药品生产、流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企业自建平台进行药品招标采购也让业内人士难以理解。
“这就是一场全药网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比赛。”深圳中康福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某人士告诉E药经理人。方贤赟也觉得不可思议,“理想情况下,第三方采购组织应该只充当议价谈判的角色。”早在得知深圳即将进行GPO试点的时候,方贤赟认为国裕医药在线是很有可能参与进来的。这是因为国裕医药在线是深圳唯一一家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A证的平台,有进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资格。
事实上,《深圳市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深卫计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