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成都天银制药涉嫌违法生产案件在成都中院开庭。
11月17日,一场曾震动全国医药界的大案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两年前,因涉嫌违法违规生产护肝片,昔日的上市公司——成都天银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银制药)被四川省食药监局立案查处。随后,该公司对2012年后生产的护肝片实施全国召回。
时隔两年,天银制药被控单位犯罪,公司董事长江某某、副总游某也因涉嫌生产销售假药172万盒、虚开增值税发票,站上了被告席。面对检方指控,两人当庭翻供,称并未用竹叶柴胡代替南、北柴胡作为原料。
该案没有当庭宣判,将择日再审。
A庭审:一人涉两案原上市公司高管受审
17日上午10点过,成都中院一法庭内,30余位旁听群众早早地占好位置。两年前,天银制药陷入假药案后,他们中有人选择了离开。
天银制药成立于1994年4月,其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药品。公司成立开始,游某担任副总经理,分管药品研发、质量等工作。2003年9月,江某某任天银制药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负责公司管理。2008年,天银制药在纽交所主板市场上市,风头正劲。谁也没有想到,2014年,这家正忙着开疆拓土的上市公司却陷入假药案,该公司自2012年生产的护肝片实施全国召回。
沉寂两年后,天银制药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这次,江某某、游某两位公司高管被控生产、销售假药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两案并审。一同受审的,还有公司采购部经理及给该公司虚开发票的药材经销商。律师席上,9个人坐成一排。
10点半左右,江某某被带进法庭,他看到旁听席上的熟人,举起戴着戒具的手,轻轻挥了挥。
案情:涉嫌产销假药虚开增值税发票
检方指控称,经查,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天银制药在生产护肝片期间,经江某某与游某商议,以价格较低廉的竹叶柴胡,替代药品标准中规定的北柴胡、南柴胡进行投药生产,以及擅自变更生产工艺,购买五味子提取物进行投药生产。
经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认定,天银制药生产的护肝片中,有20批次使用了竹叶柴胡,有25批次使用了外购五味子提取物,两者重复认定有11批次,共生产34批,1724331盒。这些护肝片均按假药论处,货值金额491万余元,销售金额450余万元。
同时,检方还指控江某某安排公司采购部经理黄某,通过药材经销商何某,以票面金额5%的价格向四川一医药公司经理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天银制药税款。经调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天银制药接受该医药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697份,价税合计7607余万元,进项增值税额875余万元,已全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检方请求法庭应以单位犯罪追究天银制药刑事责任,以生产、销售假药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追究江某某、游某刑事责任。公开报道显示,2008年,天银制药在纽交所主板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TPI。17日,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已经退市。
检方出具的证据显示,2014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进行飞行检查时,发现位于成都龙泉的天银制药涉嫌违法违规生产护肝片,存在安全隐患。
随后,国家食药监总局将此案移交由四川省食药监局侦办。在约谈了天银制药的法定代表人后,四川省食药监局决定责令天银立即对2012年以来生产的所有批号护肝片实施召回。同时,省食药监局收回企业《药品GMP证书》。同年2月25日,四川省食药监局正式对天银制药涉嫌制售假劣中药一案立案调查。
曾参与调查过此案的食药监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调查显示,该公司涉嫌用竹叶柴胡代替南、北柴胡,作为护肝片的原料,而据《药典》记载,竹叶柴胡并不能用作护肝片的原料。
不久后,四川省食药监局对天银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没收批号为140101、140102的护肝片共计97494盒;没收召回假药护肝片共131273盒;没收违法所得413万余元,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共计1474.3万余元。同时,责令其片剂制剂停产整顿3个月。
据了解,天银制药已交纳罚金,并放弃申请行政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