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让百姓不出远门就能获得更好医疗保障。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少边穷地区医疗条件仍然很落后,网上医疗、远程就诊等方式能快捷地将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这些地区。
——有利于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更有效的监管。以往医院的处方、病例资料都是零散保存于各个医院,医生“过度医疗”、开“大处方”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搭建互联网监管平台,医生的医疗行为实时呈现在网上,有利于主管部门遏制“大处方”、缓解老百姓“看病贵”。
互联网医疗产业还将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等认为,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患者信息的掌控,将推动医院从提供医疗服务,扩展到提供更符合患者需要的个性化健康服务。预计到2017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医疗市场,我国普通群众就医方式也将发生巨大变化。
打破公立医院“围墙”
成医改突破口
在互联网医疗推动下,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区域分布限制,以网络数据形式重新配置,看病的繁、难、慢现状得到大大缓解,按照病情轻重缓急科学分诊即将成为现实,互联网医疗很可能成为下一步医改突破口。
记者在杭州采访看到,以前想在杭州几所大医院挂上专家号要排队数小时,而现在杭州市民可以轻松地随时使用手机APP预约一周后的专家号,并且可以得到医生的专业用药指导——这得益于杭州市率先尝试的“智慧医疗”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就医流程,并将移动互联网引入挂号、诊疗等环节,为患者就医、医生问诊提供更便捷、高效服务,在优化就诊环境的同时,使有限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三长一短:挂号、收费、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说,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杭州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就医流程,用互联网思维重新配置医疗资源,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双向转诊平台,具有转诊预约、病历上载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连接起所有市级医院和城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大力加强影像、心电会诊中心的联网建设。基层单位遇到疑难病例可让大医院医生帮助做出诊断。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已经形成了以医生工具、患者自诊平台、单科健康管理、与硬件结合的远程诊疗与健康管理、医疗联合体挂号预约等平台、医药电商、医疗新媒体七大不同领域,而它们共同构建的互联网医疗产业,打破了公立医院的“围墙”,让优质医疗资源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累坏老专家,饿坏小大夫’是目前公立医院的现状。”开发“春雨医生”软件的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CEO张锐说,现在医生的薪酬跟职称挂钩,而职称和学术成果挂钩,因此很多医生“都在埋头写论文,不想专心看病人”。“春雨医生”的运营模式将挑战传统医生的薪酬评价体系。
“春雨医生”现有用户3700多万,签约医生3.6万多名。“春雨医生”目前采取的一星到五星的打分方式,则是根据病人对医生服务来评定。春雨再根据打分给予医生薪酬。移动医疗将医生和患者交流的场景搬到了网上,使得预约挂号、医学咨询、导诊服务“移动”起来。
“在我们网上服务的许多医生,在医院里的职称并不高,月工资待遇只有几千元。”张锐说:“但是网上他能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每周每个签约用户收费200元,有的医生有20多个签约用户。”
“春雨医生”的“野心”还不仅仅是“买下”医生们的零碎时间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其早已计划打通民营医院导医服务。“政府做的事是配置医疗资源,而互联网公司可以配置患者资源,让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张锐说,他们设计的导医模式,是将民营医院的诊疗内容、收费情况、就医环境等要素全部列表出来,让医院的收费和诊疗更加透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