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外资企业忧虑中国医药行业的强制许可证制度

20144月初,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将会把关注的重点转向中国的医药行业。由国会任命的该机构试图弄清一系列问题,比如美国消费者所购买的中国药品究竟有多么混乱以及美国医药公司是否受到中国政府的公平对待等等。这两个也将会是四月听证会的主要议题。

美国消费者虽依是各种“中国制造”商品最主要的购买者,但同时特别警惕中国食品与药品的质量标准。由于中国医药行业在药品原材料(通常被称为原料药或API)供应方面越来越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对于中国国内或国际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来说,很难通过愈发全球化的供应链来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

同时,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崛起看起来也与该国其他低技术含量产业公司的兴起如出一辙,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们开始更加谨慎和小心对待各自国内公司以技术转让换取市场进入。无论从地缘政治或商业的角度看,这种做法会成为影响中美两国医药行业之间的敏感问题。

当前中国医药行业的贸易法规仅是外资医药企业忧虑的一部分。其中的一个例子就是所谓的“强制许可证”制度,虽以公共卫生的名义实施,但实质上就是政府强迫公司(无论内资或外资)要么以固定的成本生产产品,要么索取技术,交由国内公司来进行生产。

由于中国修改了专利法以纳入强制许可证,医药行业担心中国是否会在强制许可证的必要性问题上有更加灵活的标准。到目前为止,中国并没有推动这个问题。然而,跨国医药公司表示对中国市场较难控制。尽管中国目前实施强制许可证的做法合乎规范的,但外资医药企业还是担心,如果他们妨碍了北京正在实施的旨在振兴国内医药行业的大政方针,那么中国政府就会更加强势地推动强制许可证制度。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社会正在“变老” 老年医疗还在迈坎儿

医药行业整合烽烟起 药企股权转让密集挂牌

安徽用药目录将根据层级控制基本药物配比

通用技术中国医药更名:以国际化实现全球资

面对印度制药公司 美国采取一系列行动

报告质疑NICE对于新药成本效益的评价方法

“治未病”5年覆盖珠三角 鼓励中医坐堂

GE医疗在华推出医疗机器人

谷歌眼镜:颠覆电子病历的节奏

面对“病毒灵” 医药监管为何失灵?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