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阿司匹林可缓解艾滋病患者接受抑制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血小板高敏性和免疫激活。
纽约大学医学院感染与免疫性疾病科医学助理教授Meagan O'Brien,,MD,在AIDS2012(第19届国家艾滋病大会)上做了报道,她指出接受ART治疗的AIDS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这可能与活化血小板的促炎和促血栓形成作用与这些事件的发生有关。
她指出,阿司匹林是一种廉价的,低风险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血小板抑制剂。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方面的作用已经在未合并艾滋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得到体现。
在一项纳入了25位接受ART的稳定期艾滋病患者和44位健康的对照组人员的研究中,所有参与者都服用阿司匹林81 ㎎/d,连续1周之后,研究人员分析参与者的血小板功能、T细胞免疫激活程度和相关炎性标志物。
Dr. O'Brien告知,艾滋病感染组与对照组不是特别的匹配。艾滋病组的年龄中位数比对照组大(57岁对27岁),在艾滋病组有更多的男性(76.0%对48.0%),更多的黑人(52.0%对2.0%)和较少的亚裔(0.0%对34.0%),更多正在吸烟者(56.0%对5.7%)。两个组中均有大约15%的人员有心肌梗死家族史。艾滋病组CD4阳性T细胞计数是630个/微升。
研究人员测量了在服用阿司匹林前后多种血小板激动剂存在与不存在条件下血小板的聚集情况。根据文献摘要,在没有血小板激动剂情况下,血小板聚集率在艾滋病感染组(7.5%;95%置信区间[CI],4.7%~11.4%)比对照组(5.0%;95%CI,2.9%~9.1%,P<0.05)高。
阿司匹林可降低激动剂的血小板聚集性。例如,艾滋病感染组患者在基线时,加入1 μmol/L的二磷酸腺苷10 min后,血小板聚集率为59.3%(95%CI,25.8%~88.3%)。服用阿司匹林1天后,血小板聚集率为32.2%(95%CI,19.2%~43.1%;P<0.001相对基线);服用阿司匹林一个星期后,降低到28.4%(95%CI,17.8%~41.1%;P<0.001相对基线)。
对150 μmol/L的花生四烯酸来说,10 min聚集率为54.9%(95%CI,8.2%~89.9%)。服用阿司匹林1天后,血小板聚集率为9.1%(95%CI,5.4%~14.1%;P<0.001相对基线);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为9.8%(95%CI,5.8%~16.6%;P<0.001相对基线)。
作者在摘要中指出,对照组加入花生四烯酸的血小板基线聚集率为11%(95%CI,2.5%~77.6%;P<0.05)。
接受ART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的其他血小板激活标志物遵循相同模式。一种血小板表面表达的细胞粘附分子——可溶性p选择素,表达提升;但经过1周的阿司匹林治疗后则表达降低。
类似的,艾滋病感染者由于HLA-DR和CD38(免疫活性标志物)的作用,活化CD4阳性和CD8阳性T细胞计数提升。在基线时,14.49%CD4阳性细胞被激活;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激活率已经降低到10.58%。对于CD8阳性细胞,14.06%在基线时被激活,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激活程度降低到7.58%。经过阿司匹林治疗,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D二聚体均有下降趋势,但相对于基线的区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与基线相比,1周的阿司匹林服用对对照组的活化阳性CD4或阳性CD8淋巴细胞的比例没有影响。
总之,“HIV感染并接受ART治疗的个体有血小板高反应性。阿司匹林不论是服用1天还是1周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对加入花生四烯酸而言,相较未感染HIV的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在HIV感染组1周内保持上升趋势。”Dr. O'Brien说:“T细胞激活率在HIV感染个体有升高,但在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降低。”
会议主持人Grace McComsey, MD——凯斯西储大学内科学与儿科学教授、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大学医院小儿感染性疾病与风湿病学组长告诉Medscape Medical News,这项研究是“非常重要和令人印象深刻的”。
“非常高兴可以看见一些像阿司匹林这样的药物可以在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