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共2598字,分2页,当前第2页,快速翻页: |
2.6分钟,而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看一个门诊病人至少15分钟,而且开药很少、检查很少。虽然看病的人对医院服务赞不绝口,但是对预约服务却有很大意见,急诊等候时间长一点就闹,甚至对医护人员大打出手,或者以后就不选择该院就诊了。
廖新波说,人们总在讲外资办医的障碍是土地、税收等问题,我认为这些不是主要的,关键是观念。外资来中国办医当然需要适应中国的文化,与此同时,国人也需要接受外资办医的先进理念,但目前不管是医疗行政管理顶层还是普通市民都没有转变到位。
“公立、民营、外资医院要找准各自发展方向和定位”
廖新波说,目前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的服务份额很小,仅占各类医疗机构服务量6%左右,而外资医院仅是民营医疗机构中一支很小的队伍,服务量更是微不足道。外资医院之所以多年来没有形成一支足以影响医疗市场格局的办医力量,尤其是没有打开高端医疗市场,公立医院太强大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少公立医院开展高端医疗服务,尽管有关部门多次要求公立医院把高端医疗服务剥离出去,但是公立医院有很多办法变通,比如,有关规定禁止公立医院科室承包、出租,可现在公立医院把科室托管出去,实际上是一种变相承包,从而让违规行为变成合规行为。
廖新波表示,公立医院不仅提供高端服务,现在还“大小通吃”。有政策禁止公立医院扩张,但又鼓励组建医联体。其实,医联体也是公立医院扩张的一种形式,因为建立医联体后,公立医院把社区诊所等病人“吸”上来,并没有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医疗力量下沉。公立医院“大小通吃”越做越大,也就意味着公立医院霸占整个市场。
正是因为公立医院太强大,在当前形势下,很多高端人群并不选择外资医疗机构而选择公立医院看病,造成了外资医院由于吸引不到那么多高端人群就医而很难立足。如此境况下,有的外资医疗机构不敢发展壮大,还有的外资甚至根本不敢进入中国办医。
目前,部分外资医院为了求生存,走出了另外一条道路――与公立医院合作组建混合所有制医院。廖新波说:“外资资本是趋利的,而公立医院是提供廉价服务,包括公益性服务,两者混在一起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医院挣钱后,外资通过分红把资金抽走了,那么公立医院分不分红?这部分资金怎么用?公立医院和外资医院经营模式不一样,意志不一样,根本不能混合营运。”
廖新波建议,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一定要下决心把高端服务从公立医院剔除出去,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外资医院要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如此,外资医院才会有发展空间,而不是再跟公立医院恶性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