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翘楚,美国安泰公司连续三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值得推崇的健康保障及保险公司第一名”。安泰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总裁薄立倪先生频繁参与国家层面的医疗卫生改革的讨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会场,薄立倪先生作为演讲嘉宾参与了关于医疗卫生改革板块的讨论,并接受了记者专访。
“中国想建设更好的医疗卫生体系,要应对来自很多方面的竞争。”薄立倪解释到,“在中国,金融体系需要投资,军队需要投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资。这些领域都在和医疗卫生领域争夺资金和资源。”因此他认为,要想建立更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一定要“奔跑前进”。在医疗卫生体系具体的发展路径上,薄立倪视角独到。
不希望中国学习美国糟糕的经验
很多人在谈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时,会想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一些人将目光投向美国,希望能有所收益。对此薄立倪有不同的看法。“5%的美国人口大概花掉了50%的美国医疗资源,因此在美国医疗资源使用非常不平衡。”薄立倪介绍到,“在过去10年中美国医疗负债达到了16万亿。而如果美国能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做得更好,大概就能够把负债降低至少20%。”
薄立倪说,“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看到了美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美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并不成功。我们特别不希望中国学习美国这些非常糟糕的经验。”
对于中国的医疗事业,薄立倪指出,中国人均寿命从40多岁增长到现在的73岁,这是非常伟大的成就。
切不可等有病再就医
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固然进步显著,却也面临不少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恐怕是相应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匮乏。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首先要做到充分有效利用现有的各种医疗资源。
薄立倪认为,为了使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需要从上游防治抓起,切不可等有病再就医。薄立倪举例道:“在美国有34%的人口有慢性病,慢性病的治疗已经占用了全部医疗资源的70%左右,极其昂贵。”他进一步说:“美国每年医疗支出是2600万美元。在中国这个支出应该是相应的、甚至是更高的。”薄立倪提倡,医疗体系不仅应该注重发现疾病后的治疗,更应该注重日常保健、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等环节。如果整个医疗体系能够从上游到下游全面推进,将许多慢性病扼杀在摇篮阶段,则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疾病治疗支出,使医疗资源运用效率最大化。
另外,应该进一步鼓励多种医疗手段的集成应用。“在美国,中医等其他补充治疗手段是非常缺乏的。”薄立倪特别强调,“中国应该综合运用传统中医药、针灸等有效手段,同时运用全球各种各样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工具。中国应该建立一个综合的医疗以及疾病医治体系。在治疗病人的时候多管齐下。”
政府的作用是创建一个高效的大环境
“正如你和我呼吸同样的空气,我不可能卖给你空气一样,”薄立倪强调,“医疗卫生也是属于公益事业的,离不开政府的作用。”薄立倪认为,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制定政策和规则,而政策和规则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在他看来政府最大的作用应该是设计和创建一个高效的大环境。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老龄化人口(65岁以上)的比例最高,由此带来的疾病负担很重,所以医疗融资压力很大。如何为医疗服务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如何选用最高端的技术建设医疗基础设施?这些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同时,薄立倪还指出,在社会中真正有价值的是生产力,政府有义务提供平台让人们更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让每一个人在经济上更有安全感,相当于编织了一个经济安全网。有了安全感的人们就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事务上消费,从而提升个人幸福感。这样从广义上有助于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