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个“全国高血压日”刚过。由于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今年的主题“知晓您的血压”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发性高血压,临床约5%-10%,指的是由某种明确的疾病(例如肾病)所导致的血压升高,治愈疾病即可降血压;另一类是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病因,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此类患者多需要终身服药。经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140和/或≥90 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现发病率高达25.2%,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现知晓率(46.5%)、治疗率(41.1%)、控制率(13.8%)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
我国降压药市场概况
图1 2015年重点城市医院高血压用药分析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综合数据库(PDB)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重点城市医院降压药总体销售额55.9亿元,主要可分为7类:钙拮抗剂CCB(18.80亿元,3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14.06亿元,26%)、复方降压药(8.52亿元,15%)、β受体阻滞剂(7.01亿元,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3.59亿元,6%)、其他降压药(2.02亿元,4%)和利尿剂(1.09亿元,2%)。
图2 2011-2016年重点城市医院降压药销售数据
2011-2016年间,国内重点城市医院高血压药物市场稳中有升,2015年达到55.90亿元。2016年前2季度销售额为28.59亿元,考虑到冬季是高血压的高发季节,今年降压药全年销售额预计将再创新高。
图3 2011-2016重点城市医院降压药销售数据
销售额及增长率的差异与药物本身优缺点、高血压的联合用药方案及指南、共识的推荐等有关,先来了解一下各类降压药。
各类高血压药物的优缺点
表1 各类高血压药物优缺点对比
高血压常见联合用药
1.CCB+ARB/ACEI:CCB扩张血管,ACEI/ARB扩张动静脉;CCB引起的踝部水肿可被ACEI/ARB抵消;
2.CCB+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可减轻CCB引起的水钠潴留造成的水肿;
3.CCB+β受体阻滞剂:CCB扩张血管,增加心率;β受体阻滞剂缩血管,降低心排血量,减慢心率;
4.ARB/ACEI+噻嗪类利尿剂:利尿剂激活RAAS,ACEI/ARB抑制RAAS,同时稳定血钾水平。
各类降压药销售数据简析
钙拮抗剂CCB
CCB降压作用强,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适用于绝大多数类型的高血压,且常见的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中CCB占据主导地位,故从性价比和基本治疗来看,CCB是高血压的首选药物。目前国内CCB代表药物有氨氯地平(6.12亿元)、硝苯地平(4.42亿元)和左氨氯地平(3.40亿元)。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ARB降压作用明确,在高血压联合用药方案中也占有较大比重,具有保护靶器官作用确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等优点,比较适合伴有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服用。ARB代表药物有缬沙坦(4.30亿元)、厄贝沙坦(3.16亿元)、氯沙坦(2.72亿元)和替米沙坦(1.84亿元)。
复方降压药
高血压的联合用药是指将两种或以上降压药共同用于降压治疗,此类方案可协调降压,减少彼此不良反应。复方降压药兼顾联合用药的疗效和服药的便捷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销售额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降压药。代表药物有氨氯地平+缬沙坦(2.97亿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99亿元)和氯沙坦+氢氯噻嗪(1.64亿元)。
其他降压药
β受体阻滞剂、ACEI同样是国内高血压一线用药,占有较稳定的市场份额,代表药物有美托洛尔(3.23亿元)、比索洛尔(2.41亿元)、培哚普利(1.50亿元)和贝拉普利(1.19亿元)。α受体阻滞剂和α/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疗效尚可,但因副作用明显或国内的相关指南和共识未作为一线用药推荐等原因销售额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