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买了升值后把密码忘了。”在双十一即将开始前的两个小时,一位网友看到康宁医院准备上市的消息后在微博上写着。
11月10日,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宁医院”)开始招股,最多募资6.8亿元。顶着港股首支精神概念股与年毛利率40%的光环,招股书甫一发布便引来市场热捧。根据正式敲锣上市前一天发布的招股结果,康宁医院股票一手100股中签率为100%,本港公开发售部分录得124.3倍的超额认购。次日,股票正式上市,首日收盘便获得接近27%的增长。
这样的增长效率显然不会让投资者忘记账户密码,但不排除那些打算长期持有的人。
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96.9%的精神专科医院
市场的热捧情有可原。除了港股近期没有太多公司上市,最重要的原因是康宁医院“增长比较稳定”,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健分析说。资本市场更不会开玩笑,尤其是在相对更为成熟的香港资本市场,能够获得超额认购并在开盘首日博取长虹,显然投资者觉得它有着足够的资本想象空间,有评论说。
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首家医院温州康宁医院成立于1996年,并发展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获评三级甲等的私营精神科专科医院。招股文件介绍称,2014年公司营业额为2.96亿元人民币。按去年收入计,康宁医院为内地最大私营精神科医疗集团,拥有5.8%市占率,在中国整个精神专科医疗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实际上,康宁医院近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招股书显示,康宁医院的收入由“2012年的人民币170.8百万元增加至2013年的人民币226.4百万元,并进一步增加至2014年的人民币296.3百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7%。截至201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人民币160.7百万元,比2014年同时段增长了16.8%。净利润于同期由人民币13.2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36.2百万元,并进一步增加至人民币51.2百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6.9%”。考虑到精神科医疗行业的性质,康宁医院主要专注于治疗和一般医疗服务,并将其作为我们业务运营的核心部分,预期未来此趋势将会延续,招股书指出。
康宁的独家秘笈:内修人才 外耕市场的康宁模式
关于康宁医院的成功,有人认为是市场巨大的供求矛盾、有人归结于精神专科医院在诊疗与药品销售中的暴利、当然里面还少不了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扶持,等等。但问题在于,市场空缺巨大意味着竞争者众多,市场空白的地方早晚会有第二家、第三家竞争者的进入;诊疗、药品收入对于其他主体来说,亦是同样的条件。康宁医院凭借什么脱颖而出,成为社会民众心中的可靠依托、资本市场上的宠儿?
“康宁模式”功不可没,康宁医院董事会秘书王健对健康界解释康宁的成功时说。
这一套形成于2011年的模式,在地域上,首先体现为中心卫星模式。在浙江省内,以温州康宁医院为地区中心,带动周边苍南、永嘉、青田等成员机构或科室的发展,成员之间打通人才和管理流动通道、施行患者双向诊疗。中心医院负责重病、疑难杂症,周边负责慢病和康复;在运营成本与患者费用上,周边医院运营成本低,患者费用也较低,中心医院相对要贵,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王健说,康宁医院将在全国人口密集、但市场相对比较空白的地方打造三个区域中心,他们分别是以廊坊(燕郊辅仁医院)、保定为支点的环渤海中心,以成都(成都仁一精神科)为支点的西南中心,以及以深圳(深圳怡宁医院)为支点的华南中心。在未来,王健说,康宁医院的总体战略将立足于在浙江省内深耕细作、逐步建立跨区域平台。

(康宁医院集团的医疗版图,来源:集团官网)
在业务架构上,康宁模式力争降低整个集团的运营成本。康宁医院的公开资料显示,医院集团的业务主要在专科医院服务、综合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业务。王健表示,由于温州康宁医院今年的采购模式进一步整合为向三家主要供应商采购,不仅令采购更具有成本效率,还可以分散风险。王健说,规模效应是集团毛利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提投入的医院在这几年开始盈利,另外,规模越大意味着能管理的盘子越大,利润会相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