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传统医疗从业者切入新硬件领域:“掌上心电”和智能秤、血压仪们有什么不同?

新硬件浪潮不仅带来了单品的突破,还牵动着行业的整体变化,医疗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市面上层出不穷的智能电子秤、血压仪等和健康、医疗有那么一星半点关系的产品搞得笔者眼花缭乱,不过触及不到“敏感神经”的硬件多半和现实的医疗相差甚远,医疗器械的智能化还没真正开始。

笔者最近和一家移动医疗健康产品团队的创始人聊了一发,他们的产品“掌上心电”是一款移动智能心律监测仪,相比体重和血压,针对心脏相关的监测更垂直。

仅以中国心脏病住出院患者计算(1000 /年), 移动心脏节律监测服务是个超百亿的市场,而以房颤患者(1000 万)自我监测需求统计,个人和家庭心电需求量可达 1000万,规模达百亿。这是“掌上心电”的创始人王长津总结的一小部分数据。他之前是一名传统医疗器械的相关从业者,从收集的数据和发达国家的医疗制度中判定家庭和社区医疗的价值在中国仍待挖掘,实现有可操作性。

简单来说,“掌上心电”是一款为心脏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自我监测、即时健康服务的可穿戴产品。通过 USB 或耳机口连接 iPhoneAndroid 设备,并将电极片贴放在左下腹和靠近右肩的锁骨下,手机应用就能在相应的时间绘制你的心电图,同时给出结论或建议。

 

 

笔者在家测试了下,因为没有医院的比对结果,不能对比两组数据。但是体验的过程和在体检时大致相仿,相比专业测量,“掌上心电”的结果出来的较快,而且能有看得懂的结论。可能我不太会养成天天用它测量的习惯,但是对使用智能手机的父母来说它想必能帮上不少。

除了基础款的“掌上心电”,王长津还向我展示了可以贴在身上的蓝牙版产品,虽然目前还没量产开售,但是外观和大小都已定型。

和患者使用的场景不同,“掌上心电”还想尝试让医生利用它拉近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掌上心电”可以保存每次测量心电图的数据,这些详细的波动图可以作为就医的参考提供给医生。医患和患者两个圈子是“掌上心电”想要在后期拓展的内容。

目前“掌上心电”想借助垂直的用户需求先将产品的量做大,希望改善目前患者与医疗制度之间的现状。近期“掌上心电”即将上线,对心律监测有需求的用户可以关注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中医最应该“约战”的是科学化

  全球十大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药企占据半壁

  危言耸听还是不差钱?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

  未来如何治病?吞下一个机器人医生

  我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36.1%

  新华时评:“药”不放心是大“病”

  风向变了:发改委考虑让外企在国内搞转基因

  CFDA责令修正药业子公司停产

  医药领域商业贿赂公布 黑名单 者寥寥无几

  甘肃省:2014年关于公布2014年基本药物品种

医改“合肥样本”正在弯道超越

药价市场化改革方案过会 推荐14股

生产销售假药罪不设入罪门槛

最高检:生产销售假药罪不设入罪门槛都应追

最高检: 互联网及快递已成假药流通重要渠道

修正为“药材霉变”致歉未提“造假”

甘肃低价药采购再爆冷门 最多可进行三轮议价

全球医疗器械将有统一“身份证”

江苏再次就低价药采购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浙江增补5种紧缺药品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