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康美、华润等纷纷接管医院药房的业务,药房托管成为医药界关注的焦点。但来自业界的观点认为,随着医院药房托管范围的进一步加大,以药养医衍变成以医养药是令人担忧的新问题;而医改目前过分强调药的因素,忽略其他关键性因素也是值得警惕的。而一些政府方面的态度认为,目前药房托管仅仅是市场层面的操作,政府不便评价,一定程度上也说明管理部门的审慎态度。
药企积极参与药房托管
公立医院成为今年改革的重点,而公立医院的药房托管成为热门话题,华润、国药控股、九州通等药品流通巨头纷纷进军公立医院的药房,康美药业2月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本溪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托管辽宁中医药大学直属的4家和辽宁省中医医疗集团所属的22家医院的中医药房。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康美药业副总经理李建华,问及有关康美药业药房托管后的效益,他表示不方便透露。
对于企业来说,进驻公立医院药房是令人鼓舞的事情,北京老字号德寿堂药房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有药房托管这方面的信息,公司很愿意参与。德生堂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岩表示,目前公司还未参与到药房托管中来,但会持续关注,有合适的机会会进驻。
龙岩认为:“药房托管对医药分家还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药品的销售和医院开处方的行为能够分离开来的话,可以减少医生开‘大处方’等行为。”有业界认为医院要降成本,而企业要保利润,因此担忧药品采购会不会出现“惟低不惟质”问题。龙岩认为,对于药品质量来说,知名企业就会优于地方企业,大企业优于小企业,小企业可能就会慢慢被淘汰出去。
此外,企业对药品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相对医院来说比较专业,批量采购药品会大幅降低药品竞价,在仓储、销售、配送等环节也能节控成本,比医院直接参与进来更节省,降成本是在这些因素上做调整,而不是在药品上“惟低不惟质”。
医药不正当利益链并未切断
据了解,北京朝阳医院自去年7月开始将属下的自费药房和寿春药房交由嘉事堂托管。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医院相关负责人了解药房托管运行情况和效果时,医院方表示不愿就此问题接受回答。
北京房山区中医医院现阶段还未考虑药房托管,药事部主任李会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药房托管并不能解决医药分开问题。现在医改过分强调药的因素,医改成了药改。医生处方与药品销售的利益并没有因为药房托管而消失,会不会由以药养医衍变成以医养药值得担忧。当前要先理顺医事服务费,首先体现医的价值。”
卓创资讯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赵镇认为:“药房托管注定不能撑起医药分家的大旗,顶多算是个临时手段。”他说,从某种角度来看,药房托管反而加大了医药利益群体的权利优势,更多地压迫上游药厂等让利并将让出来的利润都吞食掉,百姓不会真正受益,这也不是真正的医药分家。此外,企业都是趋利的,他们可能会对一些利润较低的药品进行故意打压,这样反而更不惠民。
赵镇表示,药房托管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医院和托管方完全还是利益共同体,医院仍然具有垄断权。一些大型医院所需药物何止千种,更有一些特殊药物,很难有公司有如此强大的能力保证所有环节正常运转。更何况,药房还负有一些医学上的专业管理和辅助工作,这也会增加托管方出问题的概率。“还需要注意的是,药房托管完全可能导致新型非法医药利益系链条的产生,虽然操作起来更繁琐,但是可能也更隐蔽,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托管公司-医药代表-医生这样的利益链条。”赵镇表示,现在一些地方的托管试行已经隐约出现了这种情况。
药房托管还需进一步观察
药房托管真的进一步会导致新型医药利益链条的产生?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托管人民医院、阜外医院等大医院中药房的金象大药房相关负责人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