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儿童药:不应是成人药的减量版

我国儿童专用药的缺口比较明显。2012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曾就“儿童用药”问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两年过去了,我国儿童用药仍有一些问题待解。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刘新文、鲍义志等人再次呼吁——

几天前,马先生带发烧的儿子去儿童医院就医,在开药时医生特别叮嘱其中一种西药要掰开吃,每次1/3片,这是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所给的参考量。这可难倒了马先生,因为这枚药片直径只有0.5厘米,要均分成三份“实在太不容易了”。

实际上,马先生的经历几乎每一个孩子家长都有过。这是因为,目前在我国儿童专用药不管是研发体系还是市场现状,都并不乐观。放眼国际,这同样是一个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

20%2%

“应该加快我国儿童专用药体系建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刘新文呼吁。他说,根据201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数据,在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用的剂型仅约60种,儿童药物品种只占药品总数的2%,但儿童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据了约20%

与此同时,我国儿童专用药的缺口显而易见。而在这个缺口之下,儿童服用减量版成人药就成为普遍现象了。

“因为专用儿童药缺乏,医生开具处方时往往只能尴尬地按照孩子的体重折算成人药用量。”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医生刘金荣向记者表示,常见的儿童感冒发烧、止咳化痰类药物在医院的缺口还不算明显,但涉及到心脏病、肝肾病等相对严重的病症时,则很少有儿童剂型。所以,几个月大的心脏病患儿服用成人药,也是很常见的事。

不良反应

“儿童服用减量版成人药现象,虽然常见,但也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背后可能存在重重隐患。”全国政协委员鲍义志表示,目前很多成人药品是否适用于儿童还缺乏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而儿童有独特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医生在给儿童用药时必须小心翼翼。

“比如有些药品说明书,写有‘儿童酌情减量或者减半’或‘酌情’字样,但实际上这个酌情的量很不好控制。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药物过敏或其他副作用。如可以治疗小儿发烧的部分成人药里含有大黄,成人可能不是很敏感,但小孩服用则可能引起腹泻等问题。而用于治疗心脏病的地高辛因为缺乏儿童专用制剂,孩子服用一旦过量,就可能发生心率失调。”鲍义志说。

201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也显示,按报告涉及患者年龄统计,14岁以下儿童的占比达到10.6%,这说明儿童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而不合理用药,不仅可能影响药物本身的疗效,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加大药物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因其器官组织不健全,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造成儿童的发育障碍。

现状待改

“造成儿童专用药品在我国药品生产领域常年遇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儿童用药的开发周期长、利润低、成本高、风险高。”刘新文说。

鲍义志也表示,因为儿童用药市场相比成人较小,研发成本就要高出很多。“因为儿童独有的疾病并不多,加上儿童疾病季节性很强,这造成儿童用药市场不稳定,药企销量也就不稳定,从而导致药企不愿在儿童专用药方面花工夫。”

另外,在临床研究上,药品研发上市都要进行临床试验,一般要做三期临床,把不良反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之后才能上市。但儿童药物由于临床试验风险大,没有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冒这个风险,因而困扰了儿童用药的研发。

“缺少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也是药企不愿涉足儿童药研发的一个重要原因。”鲍义志说,目前国家在儿童用药方面的审批程序仍较为复杂,同时又缺乏临床试验受试者保障机制,在药品市场和药品定价、招标采购、进入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等方面,儿童专用药也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或其他研发者针对儿童药物临床研究利益预期小,因而积极性不高。

“所以,要改变儿童用药成人化的现状,国家层面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鲍义志强调。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专家谈仿制药原研药:打破“共识”为仿制药

  移动医疗热潮再袭 谁能摸准医院的三大痛点

  CFDA首次放开处方药网上销售 谁将获益?

  医生眼中的职业改革:多点执业释放资源

  低价药品:提价前还需约谈

  2014医改重点任务将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纠正公立医院盲目扩张 医疗市场资源配置规划

  今年医改任务时间表敲定 剑指高药价检查费

  生物医药创新区案例:为什么其它地方出不了

  我国医药行业增速放缓需求仍在

民营医院并购潮:资本一年吞下15家医院 协和

低价药品是否提价?何时提价?

深化医改要在破题中前行

儿童药该如何量身定做?

医疗器械监管新规能否平衡创新与风险

美国医生眼中的移动医疗:需要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市场魅力无限 新医改向外资招手?

中国抗体药物崛起任重道远 如何抵御专利战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顾尾不顾首”待破题

采购方式落地 低价药品更进一步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