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扑热息痛生产和市场持续向好,带动了对氨基苯酚市场一派兴旺。对氨基苯酚在医药、染料、合成橡胶等诸多领域的应用量很大,特别是作为扑热息痛的起始原料和主要原料。绝大部分对氨基苯酚都用于扑热息痛的生产。
产能产量达到世界级水平
对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对硝基苯酚铁粉还原法、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还原法、硝基苯催化加氢法、硝基苯电解还原法等。多年以来,国内外生产企业一直都采用对硝基苯酚铁粉还原法生产对氨基苯酚,该方法的优点是工艺成熟、投资金额较少、上马较快,但这条工艺也有不少缺点,如工艺路线较长、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较差、环境污染较严重等等。因此,现在国外发达国家基本上放弃了该工艺路线,大多采用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还原法和硝基苯催化加氢法等方法。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也放弃了该工艺路线,改用收率高、质量好、环境污染少的对硝基苯酚催化加氢还原法生产,但目前国内还是有不少企业仍然采用这一工艺路线。
目前全世界对氨基苯酚的年产能达到28万吨,总产量约为20万吨,产销基本保持平衡。我国对氨基苯酚的年产能在2005年达到8万吨,产量6万吨。在“十一五”期间,对氨基苯酚的产能和产量更是加快发展,2007年产能达到11万吨,总产量达7.8万吨;2009年产能达到18.5万吨,总产量达10.7万吨。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对氨基苯酚产能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近20%。目前,我国对氨基苯酚年产能达到近20万吨,产量11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多年来,我国有几十家企业生产对氨基苯酚,以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能力偏小,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整合,现在我国对氨基苯酚的生产已经向优势企业集中,生产企业也减少到十几家。
目前,我国大型的对氨基苯酚生产企业约有15家,其中年产能在5000吨以上的有9家,年产能在1万吨以上的有6家,年产能在4万吨以上的有2家。主要的对氨基苯酚生产企业为:安徽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能6万吨;辽宁世星药化有限公司,年产能4万吨;江苏中铭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能1.6万吨;辽宁葫芦岛天宝化工厂,年产能1.5万吨;江苏泰兴扬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能1.4万吨;山东安丘市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能1万吨。有的生产企业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壮大,已成长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对氨基苯酚生产的巨无霸型企业,如安徽八一化工股份和辽宁世星药化,这两家企业对氨基苯酚的年产能和产量都达到了数万吨级水平,成为我国对氨基苯酚生产的“南北双雄”,也是世界级的对氨基苯酚大型企业。
需求趋势稳定
对氨基苯酚在医药原料药方面的应用量约占其总量的83%左右,在医药原料药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制备扑热息痛、扑炎痛、安妥明、6-羟基喹啉、心得宁、维生素B1等药物的起始原料及主要原料。目前全世界各国的扑热息痛生产企业均采用对氨基苯酚为起始原料,利用醋酸或醋酐进行乙酰化反应生产扑热息痛。国内对氨基苯酚80%以上的消费是用于合成扑热息痛,因此业内有“扑热息痛的市场就是对氨基苯酚的市场”的说法。
现在全世界扑热息痛的年产量已达近13万吨,我国是世界扑热息痛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5%左右,出口贸易量约占全球贸易量的70%左右。2010年我国扑热息痛产量可达8.5万吨,约消耗对氨基苯酚7.3万吨,加上其他药物的消耗,2010年国内医药原料药领域消耗对氨基苯酚能达到8万多吨。
扑热息痛近年来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呈稳步增长态势。2009年,我国扑热息痛出口量达到52782吨,比上年增长了24.5%;出口金额达到199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6.3%。2010年,我国扑热息痛出口数量为5.33万吨,同比增长0.97%;出口金额为2.10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出口平均单价为3.93美元/公斤,同比增长4.22%。目前我国“硝基氯苯-对氨基苯酚-扑热息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