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分级诊疗该怎么走?国家卫计委给出答案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所谓看病难,实际上是到大医院求医难、看知名医生难,而到基层医院就医、看普通医生并不难。在对基层医疗能力不信任的情况下,患者不管多难也要跑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这种非理性的就医行为,既增加了个人看病成本,又造成优质医疗资源的浪费,让本来就十分稀缺的专家资源不能用在刀刃上。而解决这一问题要疏堵结合。

一、看病就要上大医院

1看病难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绝对性看病难: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造成的看病难,是因缺医少药而无法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看病难。目前发生在中西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偏远农村地区。第二种是相对性看病难: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于居民需求的不足,造成患者去大医院看专家难的问题。这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特征。

患者小病大医的做法,一方面造成基层医疗资源闲置,另一方面又导致大医院就诊紧张,时刻处于战时状态

大医院的功能定位在看大病、做科研、培养人才上,如果人满为患的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大医院的优势和应有作用就无法得到发挥。在老百姓就医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些大医院甚至还走上了无序扩大规模的歧途,和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人才、抢活儿干,医疗质量也变得难以保证。

据统计,目前全社会80%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80%的优质医疗资源又集中在几所高等级的医院,医疗资源高度集中是造成看病难的重要原因。如果继续扩张高等级医院,新的优质资源将进一步向大城市高等级医院集中,形成虹吸效应——城市大医院不仅虹吸基层医院的高水平医生,还虹吸患者,基层将被进一步削弱,看病难问题将更加严重。

在人们印象中,大医院医生技术过硬、医疗设备更先进、护理更到位,患者和家属也能更放心。但需要注意的是走廊天天加床、医务人员日夜加班的超载情况会让大医院吃不消,病人所能享受的服务也就不可避免地会打折扣,加上人多拥挤,或许还会增加院内感染风险。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医院却吃不饱,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大医院越做越强,基层机构人才流失,发展乏力。到那时,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

其实,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常见病患者,完全没有必要去大医院,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剧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回头想想,您是不是也曾因为感冒发烧闹肚子往人满为患的大医院跑过?其实,因为常见病而到大医院里扎堆,真的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首先,到大医院看病要比在基层多花不少钱。因为挂号费、护理费、床位费、药费等定价本身就比社区医院高不少,再加上医保按不同比例分级报销的政策,常见的小毛病到大医院治疗,多花冤枉钱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案例一:

因为孩子身体免疫力比较弱,每年秋冬季节都会发生几次呼吸道感染,山东省济南市的张女士带着孩子跑过省城多家级别不同的医院。张女士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她对比了一下孩子在不同医院的病历记录发现,同一个常见病症在不同医院的治疗手段和流程基本一致,甚至连开的药都大同小异,但是治疗花费可相差了不少:比如小儿支气管炎的输液治疗,在一家三甲医院日均花费为300多元,在一家二级医院要200多元,而在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只需不到150元。

其次,到大医院看病费时费力,时间成本高。相信很多人都见识过到大医院看病挂号排长队的大场面,好不容易挂上号了,候诊、检查、取药、缴费,每一个环节都要排队等候,这些时间加起来,比看病和治疗的时间还要长很多,看一次门诊经常要耗上一天。如果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的时间成本会大大节省,也免去了不少折腾。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到大医院看病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很多三甲医院日均门诊量都已破万,尤其在流感等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在人群拥挤而且多是患者的环境里,即使采取了防护措施,仍然很容易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云南“双百院长”受贿案透视:贪腐上亿元 坐

  浙江省:2016年关于变更玻璃酸钠滴眼液包装

  英国也有分级诊疗 “分答”软件助医生降低转

  CPM视点:AD药物研发,路在何方?

  湖北省: 2016年关于部分挂网药品信息变更的

  湖北省:2016年关于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福建省:2016年关于公布省增补采购药品漳州

  江苏省:2016年淮安市关于公布急(抢)救、

  上海医药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

  北京市出台《医疗器械快速审评审批办法(试行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业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