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讯,据报道阿里原定校招的规模为3000人,调整之后招聘名额只剩下400人。阿里800-1000人规模的暑期实习生,亦只有很少一部分拿到offer。
除了阿里,此前凤凰网裁员也影响甚大,另外,美团、搜狐等公司也纷纷在人员上有所收紧。
在阿里马云、凤凰网总裁李亚等的表态中,不乏“人浮于事、架构臃肿、岗位重叠”、“整理队形”、“突出扁平高效的组织架构”等战略性辞汇。
然而,就在一两年前,因为移动互联网热潮来袭,互联网公司之间,抢人仍是主要趋势,不止是成熟技术人员,更包括应届生,诸如“互联网大佬高薪在校园抢人,BAT掀抢人大战”之类的新闻,引得无数学子、业内人士以及局外的看客们激动不已。
然而,即便是狮子,也有撑饱的一天。当电商、团购、社交、手游等一众垂直细分领域在掀起多轮圈地运动之后开始减速,一般性人才、资源的争夺战渐趋缓和。
幸运的是,上帝总有开不完的窗子——随着2014年移动医疗元年的驾临,原本沸腾和不沸腾的人都沸腾起来了。
野蛮人突失话语权?
先从融资情况来看的话,移动医疗行业还是相当的欣欣向荣。据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若抛开2014年的几起大型股权案,这一数字其实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总额。
2015Q2的融资额并没有像Q1那样同比增长,相比2014Q2有所下降。就上半年整体融资而言,2015同比下降11.8%,但环比增长78%。从近6年上半年的融资额来看,2014年出现大幅度增长。但问题是,似乎爆发元年即是最高潮。
而且,在“移动互联网+各行业”的过程中,一直表现得像个野蛮人,搞得传统行业人心惶惶。但是,在移动医疗领域,野蛮人变成了乖乖仔,被整得没一点脾气。业务推进速度、范围、对核心业务的渗透、盈利模式甚至融资等似乎都闯进了沼泽地。
近日,光合资本合伙人刘云与弘晖资本(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执行董事姜燕烨,围绕“医疗VC如何看待移动医疗”的主题,谈到了诸多关键问题。其中,光合医疗已不再将移动医疗作为投资的重点领域,而弘晖资本则对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二者及其所代表的机构来看,移动医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景,终究是要来的,或者还不远了。
拼模式OR拼资源
作为光合资本医疗基金两个创始合伙人之一的刘云,系原GE高管,在医疗行业从业十余年。
在其看来,去年业内提的“重度垂直”应用目前已经过时,目前应该是“垂直特色”。以光合医创基金备投项目为例,目前有两个移动医疗项目进入最后的评估阶段,一个是儿科领域,另一个是肿瘤领域,两家公司的共性是都做医疗企业E-Marketing,都有一些在垂直内比较有特色的小的移动应用,而且都已经盈利。在他们各自的垂直领域中,某些专题他们做的一定比丁香园更专业;在某些应用合作的医生级别上,一定高出春雨医生一大截。虽然这样的企业未来不太可能上市也不会有很高的估值,不过至少可以生存下去,可能是未来好的并购标的。
弘晖资本执行董事姜燕烨拥有超过7年风险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经验,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分析师,专注于医疗及医疗器械行业。据其介绍,弘晕目前已投资了多个移动医疗公司,包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趣医网等。在谈到选择标准时,她表示,强大的团队、独特的资源及在细分领域的领先优势,都是必要因素。考虑到大部分医疗资源都在院内,如何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的属性与院内资源对接,真正做到所谓“医疗”,而不是“咨询”十分不易。
盈利模式,比创业者想象的重要得多
在谈到有关移动医疗风口的话题时,刘云表示,从投资角度来说,我看到的情况确实投资人目前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但这不是说风口已经过了,而是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的投资风格也有不同,去年早期项目会比较多,现在和以后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