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新医改的重心,其目的是扭转大病小病扎堆三级医院的诊疗局面、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的崛起,从而从根本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包含社区卫生中心在内的基层医疗市场近几年有了较大发展,2012年底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崛起中的广阔医药市场机遇》报告显示,2009-2011年,我国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药品销售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之一,上海近几年更是围绕努力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至2012年底全市共建成302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完成覆盖全市的标准化建设;其服务内容也从过去以为患者续方为主向以“六位一体”为主的综合服务转变,承担起更多常见、多发慢性病的诊治和疾病早期筛选、管理。在政策扶持及机构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近两年上海市社区卫生中心的处方药市场表现如何?让我们一起展开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的医院处方分析(RAS)之旅。
社区卫生中心市场增速高于二、三级综合性医院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上海市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总体处方张数、处方金额及均次费用均保持继续上涨态势,但增速各有不同。社区卫生中心无论是处方张数、处方金额还是均次费用的同比增长率均显著高于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尤其处方金额更是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图1)。
图1 2013年上海市不同级别样本医院处方药市场总体增长率

心血管系统用药一统江山
2013年上海市样本社区卫生中心处方金额及处方张数占比排名前10的治疗大类见表1。数据显示,心血管系统用药和中药均占绝对主力位置,两者合计的处方金额占比达54.8%,张数占比达40.43%。在处方金额排名前10的治疗大类中,抗感染药是惟一出现负增长的药物,同比增长率为-8.17%;在处方张数排名前10 的治疗大类中,有三个类别呈现负增长,分别是静脉输注液及添加剂、抗感染药和呼吸系统药物。可见,经过不断加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的精神不仅在二、三级综合性医院得到贯彻,在社区卫生中心也有体现。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近两年在社区卫生中心的使用也有明显增加,2013年超越抗感染药占据市场份额第三的位置。
表1 2013年上海市样本社区卫生中心处方金额及张数排名前10的治疗大类
排名
|
治疗大类
|
金额
占比
|
排名
|
治疗大类
|
张数
占比
|
1
|
心血管系统用药
|
34.65%
|
1
|
心血管系统用药
|
25.79%
|
2
|
中药
|
20.15%
|
2
|
中药
|
14.64%
|
3
|
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
|
7.59%
|
3
|
抗感染药
|
8.51%
|
4
|
抗感染药
|
7.34%
|
4
|
呼吸系统药物
|
7.68%
|
5
|
神经系统用药
|
6.14%
|
5
|
骨骼与肌肉用药
|
7.35%
|
6
|
消化系统用药
|
5.33%
|
6
|
消化系统用药
|
6.59%
|
7
|
骨骼与肌肉用药
|
4.41%
|
7
|
内分泌及代谢调节用药
|
6.27%
|
8
|
呼吸系统药物
|
4.27%
|
8
|
神经系统用药
|
4.25%
|
9
|
泌尿系统用药
|
2.02%
|
9
|
静脉输注液及添加剂
|
3.53%
|
10
|
感觉器官用药
|
1.91%
|
10
|
感觉器官用药
|
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