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龚雯)截至10月31日,医药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其中63%医药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并由此令不少资金“情有独钟”。
业内预计,考虑到年前利空政策基本出尽,还有望迎来新政刺激,四季度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确定性较大,而头顶“创新”光环的个股将备受青睐。
一、180家医药公司盈利275.8亿元
据财汇数据统计,180家医药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8亿元,剔除今年新上市的8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4.78亿元,同比增长2.4%。
尽管从利润规模来看,相较沪深两市2493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5万亿,医药上市公司约占总盘子的份额不足2%,但是总体走势稳定。其中,114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占公布总数的63%,且在盈利向好的队伍中,有44家同比增速超过30%,28家同比增速超过40%。
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医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12957亿元,同比增长20.2%。同期,医药产业产销率95.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分类别看,中药饮片增速最高,达到27.1%,实现产值692亿元。在上市公司中,掌握资源的如东阿阿胶、片仔癀、康美药业前三季度表现较好,分别同比增长20.54%、56.25%、57.05%。
不过,并非所有细分行业龙头都尽如人意,大型医药集团上海医药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5.4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9.7%。
二、机构“吃药”行情升温
受经济下行等影响,今年7-9月份医药板块微跌2%,远低于周期性行业如运输物流14.6%、钢铁6.3%的降幅,也好于大盘6.25%的下调。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医药生物行业三季度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比重9.71%,较二季度上升1.44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电子4%、纺织1%、木材家具0.1%的比重,显示出基金在宏观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提高了防御性板块的资产配置。
国泰君安分析师李秋实认为,医药企业良好的三季报表现,支撑着目前医药股的估值中枢,资金在行业间比较的选择中继续对医药股情有独钟。
此外,由于今年发展改革委已经连续2次下调药价,利空政策暂时处于“真空期”。据权威人士透露,11月还有可能出台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等利好政策,加上长期健康增长的逻辑在未来几年不会发生改变,一些券商代表认为,即便是一些风吹草动会引起医药板块的短期调整,眼下也是布局2013年的一个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医药股也并非完全是投资“避风港”,因药品安全问题引爆的“地雷”,还需小心警惕。
三、“创新牌”依然是“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