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儿童专用药产品严重缺乏 有待政策扶持

2012年年初,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颁布,增强新药创制能力、在儿童用药等领域加快推进创新药物开发和产业化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业内专家认为,国家这一举措非常好,因为在儿童用药领域确实有些问题不容忽视。

现状:儿童用药问题不容忽视

儿童尽管一直被视为人类的未来与希望,但在医药方面,他们却缺少应有的关爱。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儿童药品缺乏。”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我国有3亿多儿童,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但是在我国3500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却仅有60多种,不足2%。而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部分明确标明儿童具体用量的只有5个品种,而中成药部分仅有一个小儿专用品种。儿童专用药物面临严重的品种、剂型缺乏问题。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成人病开始在儿科出现,例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再加上社会生存压力的普遍增加,一些儿童也开始出现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儿童专用药,品种和剂型明显缺乏,即使一些药有儿童专用药,但是在剂量方面却并不是很合理,没有专门的小包装,而且在口感方面并不是很好,因此使得医生“开药时并不是很顺手”。

由此儿童用药成人化问题突出。据悉,因为儿童用药种类、剂量缺乏,医生在开药时,往往采取将成人用药“酌量减半”的方法,或依靠儿童的体重和体表面积减量。“有些药儿童使用只需要1/4或更少,剩余的大部分要扔掉,这就造成了药物资源浪费。另外,在等分时,针剂还能保证准确性,但有些片剂只需要1/5、1/6,这样很难保证剂量,多一点中毒,少一点效果不够。所以有的时候对于一些特殊药物我们只能建议家长买个乳钵,把药片碾成粉状,再去细分,但是这个工作太繁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感染中心主 任 医 师徐保平 博士说。

在有的医院药剂科,工作人员事先要把药品分成几等份,或者在药液的外包装上标明专门的毫升标示线。但更多的情况是,因为药品说明书模糊不清,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如何“酌情减量”。首都儿科研究所心内科王琍主 任 医师表示,除了种类匮乏,很多药品在说明书设置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不仅很多中成药中没有儿童剂量的说明,而且在一些儿童药品中也只是说明了两岁以上儿童服药的注意事项,而对于两岁以下儿童,往往没有任何说明,或者只是一句简单的“酌情用药”或者“请遵医嘱”来一笔带过,对于不良反应也没有具体说明。

因此,很多时候儿科医生都是“凭经验治病开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特级专 家胡仪吉 教授表示,因为儿童用药种类少且说明书不全,儿科医生面临尴尬境地,要么没有药,要么超剂量。而且有些国外儿童禁用的药,我们可能还在用。“比如说阿奇霉素,这种药在美国不批准16岁以下儿童静脉注射,如果用,就是违法的。但是我们国家都在用,只是标明16岁以下安全性不清楚。”

在专家看来,这无疑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群体,用药需特别谨慎。但由于用药方面的种种问题,导致大量病儿面临危机。据媒体报道,有关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达到4倍。

原因:药企积极性不高

“国家对于儿童用药方面没有特殊政策,基药目录中儿童药很少,没有政策扶持,且儿童用药要求又高,企业缺乏儿童用药研发积极性。” 胡仪吉 教授进一步分析。

事实上,目前儿童用药市场潜力巨大。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概有1000万左右的新生儿出生,但中国提供的专业性儿科药品非常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未来中国儿童用药销售额将继续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669亿元。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FDA拟将某些慢性病药非处方化

  药价新法或使佣金制真正浮出水面

  中国药业国际化 同跨国公司合作成捷径

  2011我国中西部制药工业增速加快 传统大省放

  《瞭望》:医改初见成效需继续深化

  “限抗令”一再升级 抗生素药企“寒冬”未过

  深度观察:世界银行报告《2030 年的中国》对

  2011年全球药品合同生产市场规模达2180亿美

  医保药品新一轮降价方案将出 抗肿瘤等四类药

  “十二五”药品安全保障能力整体接近国际先

基本药物调整延伸至大医院 外企战略性“迟到

创新药终端环节激励缺位 药企吁自动进入医保

江苏基物集采考评办法征求意见 大医院基药占

“专利悬崖”前的单抗商机

中成药对欧出口阻力显现

新版GMP实施受阻 对药企人员系统培训或可破

药品强制许可在中国无先例 有待测试

十二五力争医药卫生重点领域改革有所突破

螺旋藻检测结果48小时大逆转

医药并购大戏:大型生物公司摆脱低调姿态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