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审计署6月公布的对中华医学会的审计报告曾引起社会关注,3个多月过去,却一直没有中华医学会的任何整改信息,留下一串疑问待解:巨额赞助费到底去了哪?药企赞助对学术会及参会者有何影响?医学会有无在药企与医院医生间充当“掮客”?


CFP供图
追问赞助费去向记者被踢皮球
中华医学会官网上,一份“中华医学会2014年学术会议计划”赫然在目,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培训班等共计350多个。过去,中华医学会不少会议在网站上都有招商手册,一般将合作伙伴按费用分为白金、金、银、铜4个级别,合作费用高低不等。在有的招商手册中,扶梯、天井、餐厅、会议本和笔、会议用包都可以接受广告赞助。不过,记者点击近两月新发布的会议通知却发现,不少会议网站上的招商手册都“悄然消失”。
“药品企业赞助学术活动并不是中国的‘发明’,而是国际通行惯例。”广东省医学界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美国的心血管年会、糖尿病年会每年上万人参加,资金都是医疗相关企业赞助,“这些赞助费用主要用于会议的正常学术交流和开支上。”
业内人士指出,国外行业协会的财务比较透明,会议赞助也会公布收支、专款专用。此次中华医学会之所以引发质疑,正是由于这些天价“赞助费”究竟用向何方,账本并未对外晒出。
8.2亿赞助费究竟花在了哪里?记者最先联系中华医学会党委某负责人,被告知采访需要联系医学会办公室;记者联系医学会办公室,被告知已把整改措施给了国家卫计委,接受采访由国家卫计委负责接待;按照国家卫计委宣传司要求,记者7月15日发了采访提纲,并多次打电话询问,直到9月23日宣传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情况暂时还不是很清楚,还在了解,截至目前记者尚未拿到采访时间表。
交易医生个人信息或涉违法
场内是严肃的学术研讨会,场外却是热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促销台———这是一些医疗行业学术会议的共有场面。赞助医院、医学会开学术会议,一度成为医药企业最流行的公关做法。“能够赞助这些学术会议,对药企是求之不得的事,有些厂家还轮不上。”湖北一家药企负责人说,通过赞助学会举办学术会议,是药企结识各大医院科室主任的捷径,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不说,混个脸熟也更好办事。
中华医学会办的基本都是学术性会议,有许多医生参会,正如审计报告所指,提供“医生通讯录”也成为吸引赞助的砝码。在6月审计署点名后不久,记者曾匿名向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的工作人员询问:赞助是否能拿到参会医生通讯录?对方表示:“学术会议的通讯信息是基本的赞助回报,怎么会没有呢?”
一位医药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外,不经允许不可以对外公布个人信息,但在国内参会,主办方通常会“贴心”地准备一份册子,公司名称地址、参会代表职务、手机号码、电子邮箱一应俱全。
广东省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儒亮分析指出,如果依据学会与药企达成的合法协议,药企赞助的会议需制作专家通讯录进行内部交流,药企的赞助费部分体现在通讯录制作支出上,则无可厚非。若把含个人信息的通讯录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轻者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严重的则涉嫌触犯刑法。
在2014年度的会议计划安排中,中华医学会共安排了329场以上的学术会议,其中国际会议14场,一类会议84场,二类会议231场,还有一大批其他会议,几乎天天都有会。
算账:普通展会10万起明星分会价更高
以2012年9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为例,资助金额分10万元和20万元两档,资助10万元可获免费提供卫星会议(企业向医生定向介绍最新产品和研究成果的会议)场所40分钟、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