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多地的医院、药房里,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消失了。
当这种供应数十年的基本药物消失后,潘生丁危机已经转化为需要这种廉价高效药物患者的危机,有患者辗转全国各地求药而不可得。
已经形成危机的还有鱼精蛋白、银翘冲、维脑路通等大量廉价药,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已难在药店找到。
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已高达342种。
廉价药缘何消失?
“有人垄断了潘丁生原料市场,我们搞不到原料。”天津一家生产潘生丁的药厂透露。
新京报记者调查,除了原料市场价格走高、原有的医保招投标和政策限价制度影响之外,医院、医生、医药中间商、药厂等多个环节的各自利益诉求也是形成潘生丁危机的因素。
十年一药难寻
34℃的天气里,80岁的胡青沿着记忆中的路线,走了近4公里,隐约记着公交站东边不远处有一家金象大药房,但不知不觉走了两站地都没有找到。胡青靠在路边的石阶上,喘着粗气,额上的汗沁出一层又附上一层,80岁的他已经难以承受这高温天里两站地的路程。
有疗效无“钱”途廉价药品“被”消失
难寻踪迹的廉价药不仅潘生丁一种。据媒体报道,复方新诺明针剂、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维脑路通片、鱼精蛋白、他巴唑……这些有需求、疗效佳、价格低廉的药品,不知缘由地销声匿迹于医药市场江湖中。
看着一天天渐渐空下去的药瓶,胡青很心急,连晚上做梦都在为外孙女找药。身已耄耋之年,胡青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吃了10年的药,能在市面上凭空消失。
廉价药“赔本赚吆喝”
当在北京市大大小小的医院、药房都没有找到潘生丁后,小冉一家最后的一线希望寄托在了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身上。胡青拨通了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话,然而这家生产潘生丁已数十年的老药厂,却依旧没有给他一份尘埃落定的心安。
几经辗转,力生药店一经营部找到了一些以往存货中的潘生丁药品,供小冉一家解燃眉之急。这却意味着,一旦吃完了存货中的潘生丁,找药的波折将再次回到这户人家身上。
天津力生制药供应部工作人员称,16.7元100片的药价太便宜,在原料涨价的势头下,使得药厂不得不考虑成本与利润,控制产量。
同样生产潘生丁的河北某药厂,也称因原料涨价,虽然公司还在生产潘生丁,但产量并不大。
原料价格高,生产成本增加,低廉的出厂价背后,药厂缩减产量,市场中对药品供不应求,从而出现断货。这样的逻辑似乎在医药市场上并不少见。
据媒体报道,2014年,作为当时香港联交所市值最大的中药企业神威药业,就放弃了曾为其带来年产值8000万元的双黄连注射液。每支20ml的双黄连注射液零售最高价格为1.8元,药厂计算的成本却高于此售价1倍。与此同时,华北制药的销售经理也发现自家厂商一个月内向四川发出的青霉素注射液,亏损了100多万元。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还在生产肿瘤化疗药放线菌素D,却不得不承认生产这一救命的廉价药是“赔本赚吆喝”。
潘生丁从市面上消失,真的只是因为原料价格上涨这单一的原因吗?
往日的廉价药一去难返,但近2个月来才销声匿迹的潘生丁却无法单纯归结到原料涨价、生产成本增加的窘境。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自2015年6月1日起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
新政出炉,热气未消。如果因为原料价格上涨,药厂根据市场形势提高药品出厂价即可保证盈利运营,断货困境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和潘生丁一起隐匿在医药市场江湖的,还有各方千丝万缕的缠绕。
中标的天津潘生丁
小冉吃了10年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潘生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