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在奥斯卡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坚信母亲告诉自己的这句话,勇敢、执着地面对命运的挑战,并利用种种机遇,完成了从退伍士兵到商界巨富的华丽转身。
现实生活中,像阿甘这样从军人转行成为企业家的人,不在少数。曹龙祥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出身军营,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企业管理学和金融学训练,却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时代机遇,成为一名不可多得的商业帅才。
从1998年亏损2000多万元,到2013年仅上市公司医药工业主业销售收入就超过了24亿元。十多年来,在曹龙祥的领航下,济川药业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稳而高速的增长态势,破浪前行。
如今,济川药业又开启了新的征程。2013年,公司针对国家IPO关闸,上市申请排队等候遥遥无期的情况,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成功借壳湖北洪城股份,实现了企业上市目标,走出资本化运作的第一步。而在曹龙祥的筹谋布局之下,济川药业正在一个雄心勃勃的战略“沙盘”上,谨慎而迅速地层层推进,在一个个制高点上插上夺目的旗帜。
临危受命,整军经武强渡三“难关”
优秀的士兵,在战斗中,攻占制高点的时候,都是将生死抛于脑后,朝着目标,奋不顾身,一往无前。所谓一往无前,在曹龙祥眼中不是盲目的一往无前,而是要把事情想明白,判断是不是一定能攻得下,一旦下了决心就要勇往直前。
济川药业的前身泰兴制药厂是一家国有老厂,由于经营管理机制陈旧,加上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市场表现一直乏善可陈。从1993年至1998年更是连续换了5个负责人,企业经济效益跌滑至谷底。1998年,泰兴制药厂累计亏损额达2000多万元;职工工资已有两年没发;企业的人才纷纷远走高飞。这一年,曹龙祥被市领导点名接手这家濒临倒闭的制药厂。而此时的他,在江苏省企业界已是小有名气。作为一名仅是高中毕业的复员军人,曹龙祥在7年间将一家乡镇企业——泰兴市第二水泥厂从亏损状态发展成为年销售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江苏华翔集团”,成为“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而本人也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企业家”、“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先后担任泰兴市大生镇副镇长、镇党委副书记。
在6年的军旅生涯,虽然曹龙祥有一半时间是在军医岗位上度过,期间也做过口腔科麻醉医师。但是,对于制药工业,毕竟还属于一个“门外汉”,加上企业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员工更是上访的常客,他所需承担的风险和压力可想而知,一不小心声誉尽毁。然而,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曹龙祥没有做过多的考虑,还是义无返顾的接受了任命。
“当初,市领导让负责这家企业,倒不是要求有多大的发展,最主要是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缓和员工矛盾。”可是,对曹龙祥而言,任务一旦接下,那就是立了“军令状”,身无退路,只有一往无前,把“仗”打得漂亮。
承诺容易,兑现不易。曹龙祥一上任,就需要面临攻占三个险要的“山头”:一是解决人心涣散、人才流失的企业文化问题;二是解决“大锅饭”、官僚主义盛行的经营管理问题;三是解决GMP改造的政策执行难题。
“一个真正的领导不在于你管了多少君子,而关键在于你管了多少小人。”那时,全厂700多人,却只有100多人正常上班。同时,人才流失严重,可用之人不足20%,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剩6人。“仅靠这些人,显然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曹龙祥决定把对企业文化基因的改造作为变革的切入点,重塑企业精神:一是灌输“同舟共济”的文化,让另外80%的人尽快从睡梦中觉醒,意识到企业的生存与自身的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调动起生产积极性。二是提出“海纳百川”的理念,不断的从外部吸引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导入更多的新鲜血液,逐步更新企业的原先保守滞后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