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IPO停摆后,传出了美年大健康战略投资慈铭体检的消息,昔日的竞争对手忽然成了同盟,这令远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爱康国宾显得有些孤立无援又压力重重。
中国的体检市场从十多年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如火如荼,惹得民营机构和公立医院都想要在其中插一脚。
无论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还是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健康管理”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医院”二字总显得过于刻板和严肃,既然是健康中心,就要符合专业、安全、舒适这些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民营体检机构得以生存并吸引大量消费者的原因。
然而,自2011年以来,天下就以“三国均分”,爱康国宾、慈铭体检、美年大健康分别在长三角地区,北方地区迅速布局,近年又将“大数据”引入成为新一轮的竞争元素。
而这三足鼎立的天下,以慈铭与美年的携手而将势均力敌的气氛推向高潮。
IPO停摆的背后
以一个医者的身份投入经营管理者的角色,这就是总裁韩小红对慈铭体检的意义。
从2009年开始,上市就是慈铭的目标。
为此,慈铭甚至放弃了新一轮的融资,券商给慈铭的条件是:在不借助外部资金的情况下,从2009年到2014年,实现5000万以上盈利,并且不能停止扩张的脚步。
这个看起来有点苛刻的条件,慈铭是否完成?
根据慈铭体检的年报显示,2009年至今,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30%之间。而据韩小红自己透露,2013年的经营利润过了1亿元。
这个数字究竟有什么意义?慈铭体检止步IPO究竟为何?
根据给出的信息,2013年以来,业绩下滑较为明显。对比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1月到9月,当期营业收入5.1亿元,净利润仅为3300万元,较2012年同期下降1787.77万元。
2013年前三季度,广州、上海、深圳、天津净利润全部为负数。而在IPO之前的2011年,营业收入达5.67亿元。
那么,韩小红所言的一个亿从何而来?其实,是由于前三季度的表现欠佳,而第四季度是整年度中业绩增幅最大的阶段,占了全年收入的40%。
“业绩大幅下滑和老股转让比例过高导致监管层对慈铭体检的关注。”前瞻投资顾问给出了判断。
说到底,上市对慈铭体检而言,无非是为了扩张规模和资本的套现。如果出于前者的考虑,上市肯定不是唯一的手段。
自IPO停摆后,传出了美年大健康战略投资慈铭体检的消息,昔日的竞争对手忽然成了同盟,这令远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爱康国宾显得有些孤立无援又压力重重。
本来,三家都是走着高端的路线,受众也比较一致。现在,两家已握手,市场份额会不会出现明显的倾斜?
究竟,美年大健康的注入会给双方带来怎样的影响?
正如董事长俞熔所言,美年大健康将试图打造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健康产业平台。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概念。首先是“健康产业”,显然单一化的体检项目是不符合这个定义的。
为此,美年大健康正在努力向综合化的健康服务例如慢性病管理,创新医疗科技等方面延伸。
第二个概念是“平台”,目前的连锁化体检中心也显然不是平台真正的意义。美年大健康希望通过自身去延展出一个预防医学的价值平台,连接各方产业合作。
所以,战略投资慈铭体检,应该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而“大数据”是美年大健康在2015年积极开拓的方向。其实,运作多年之后,谁家的手中没有海量的体检者信息数据呢?
而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为自己服务,恐怕才是真正分出胜负的关键。这一点,无论是慈铭,还是美年大健康,都没有公开一个比较可行性的方案。
对于慈铭体检,除了扩张规模之外,资本套现也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即便上市搁浅,慈铭还是要对包括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创投、天图创投等至少10家投资机构给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其中,鼎晖已入股公司将近10年。
如果按照原先的IPO计划,北京鼎晖则转让不超过1518万多股,深圳天图转让不超过369.9万股,天津鼎晖、平安创新、天津宝鼎、鼎晖元博等投资机构,都有数百万股的老股转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