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药采中心发布开展相关产品全国最低价采集工作的消息搅动产业神经,如何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同质化问题是关键。
近日,浙江省药采中心发布的一则开展相关产品全国最低价采集工作的消息搅动了产业的神经。5200多个品规的药品“以省采购平台中在线交易的价格下降10%为参考价,如属于中药注射剂或抗菌药物的,在此基础上再下降5%”,有些药品已产生新的全国最低价。
浙江省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从招标进度看,河北、山西、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市已经启动新一轮招标。此前,北京首开全国价格联动之先,在接下来大部分省份的招标采购中应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价格联动、带量采购”将是大势,必然会拉低价格。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会有企业愿意为了市场接盘。湖南省就是最新的佐证。深层次来讲,产品同质化严重才是药价跌跌不休的内核。“降价只是表象,若落后产能被淘汰,既净化了市场环境,劣质药品的退出又腾出市场用以抚慰企业降价所受的损失,这也是一种用市场换价格。”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负责人说:“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推测,未来仿制药竞争会逐步从‘质量换低价’向‘质量换市场’转变”。他提醒,这个过程会有阵痛,但掌握新趋势才会有“蓝海”,优势企业应先手布局。
低价稀释利润
春节前后,浙江省就对这5200多种药品进行过降幅的确认,部分降价幅度达19%,比预期更惨。海南海药市场部总监邵斌对记者说:“现在各省招标都在搞价格左右联动,他们公司也有品种在这个目录内。要价还是要量,这是困扰企业的问题。浙江是用药大省,企业都不会轻言放弃,但这毕竟是参考全国最低价,个别产品实在没法做也会选择放弃。”
今年2月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通过谈判采购、直接采购、定点生产等办法合理降低药价。“可以肯定,就国家医保费用的状况和管理体制水平,要实现解决‘看病贵’问题和行业发展平衡的目标,降价必定成为常态。”丽珠医药集团执行董事、总裁陶德胜说,看懂大势才能看到机会。
陶德胜认为,“医药行业微利时代到来,洗牌不可避免。”看到浙江省这份意料之中的招采文件,他直言,企业只能顺应形势,别无他法。“产业政策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否则,玩零和游戏只能是双输。目前,公司对浙江市场的讨论还没有最终定论,毕竟牵涉到一个用药大省的市场份额,权衡的东西很多。”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不少外资企业和国内品牌企业的相关品种选择了弃标。有外资企业负责人则表示,“如接受,则担心自己的产品价格出现坍塌式的风险;如弃权,一个个省份接连上阵,企业怎么活?专利产品回旋余地稍微好一点。”
对此,行业资深人士夏军也有类似的感受:“企业要习惯降价的常态。目前我正在操盘3家公司的销售、招标等工作。大势很清楚,国家层面强调要把价格降下去,药品的生产成本则在增加,企业的利润在不断被挤压。尤其像浙江省绍兴市和宁波市,都在试点医院根据招标情况直接与厂家谈价格,浙江的中标价整体就低。这样一来,很可能就会造成新低。仿制药这么多,竞争必然造成整个行业微利。价格与市场,进退维谷。”
破解同质化“陷阱”
从各地的招标现实来看,这意味着微利时代真的来临。深层次来讲,目前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同质化的野蛮存在而引发。这里有一种动向值得行业关注,主管部门对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药品的动态监管也提至很高级别。国家的意图很明确,通过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将提高我国药品的整体“含金量”。同时,也可淘汰落后产能,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夏军认为,“企业应学会加强管理,提高药品研发水平与能力,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原辅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控制成本,保证药品价格与质量的平衡。医保支付价高低,将是决定企业利益的关键因素,一些在竞争中缺少品质支撑、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应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