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5483家,截止2017年底我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2181家。也就是说,从2006至2017年间,有3302家公立医院“消失”。该怎么看待这一惊人的数据变化,《看医界》为您带来独家解读。
政策导向:公立医院改制潮来袭
十年时间,中国公立医院数量减少3000家的数据较为惊人,但事实上,近两年公立医院数量的变化更为惊人,统计数据显示,仅仅2017年,公立医院数量就减少了近1000家。这些医院都哪儿去了?这还要从政策的导向说起。
相信很多《看医界》读者还记得,2017年曾发生多起公立医院改制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每一次,都会将公立医院改制推上了风口浪尖。事实上,近十年来,中国公立医院改制的步伐从未停歇,也成为了公立医院总数量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看医界》了解,目前某东部省份一家政府办大三甲医院就在改制进程中。
根据2017中国非公立医院竞争力排名及分析报告显示,100强非公医院中,就有41家是改制医院。
其中企业医院的改制占据了大头。《看医界》曾推出“中国各省民营三级医院数量排行榜”榜单上,湖北省以接近20家三级民营医院排名全国第一,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湖北国有企业医院改制有很大关系,以其重点打造的“中部医都”武汉为例,武汉市汉阳医院、华润武钢总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等三级医院均来自国有企业医院改制。
之所以要改制,在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创看来,企业医院需要改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带有计划经济特征的企业医疗卫生体制已经整体瓦解,国有企业办医院的外在环境消失; 2002年以来企业医院改制主要是在国有企业主办机关的强力推动下进行的,改制的实际动力在于为国有企业减负。
据悉,国企医院改制目前正在驶入快车道。就在2017年8月份,国资委、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等六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全国数千家国有企业医院的剥离做出了具体规划和路径,在改革时间表上明确,2018 年底前要完成企业办医疗、教育机构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
对此,业界分析认为,2018年,近4000家非政府所有的公立医院要完成改制。而这将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据。
不仅如此,在部队改革大趋势下,全国不少部队医院或将退出历史舞台,或被推向市场。
一些卫生学者甚至预测,公立医院在未来的5至10年内,将迎来20年前国有企业改制类似的体制改革浪潮。
公立医院大溃败或是假象
针对如此多家公立医院“消失”的情况,再加上民营医院年增长近2000家的势头,能够说明医疗领域的民进共退、公立医院大溃败的格局变化趋势吗?
广东省原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表示,“过去十年有3302家公立医院消失,我认为还是假象。比如,东莞民营医院占了80%以上,情况又如何呢?目前,公立医院运行确实受到严峻的考验,政府财政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各种控费和零加成来袭等等因素影响才是真相。今后,公营和私营都会面临床位规模过大,经营成本偏高,公立医院溢出效应尚无见效。”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教授对《看医界》表示,也可能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不大可能主要来自医院改制,有的或是被兼并了,有些则可能被改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了解,一些医院被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情况确实存在,以上海市一家地段医院为例,就被改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转身成为了以搞社区公共卫生为主。
据《看医界》专栏作者、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介绍,一些医院职能的转变还在加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3号就明确提出,每个县(市)要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在此基础上,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多种途径将其他公立医院改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也可探索公立医院改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