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贝达药业”)出现在证监会公布的最后一批IPO预披露名单中。根据招股书,贝达药业将发行不超过5000万新股,募集资金10.15亿元。
贝达药业是医药行业的明星企业,2011年其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凯美纳面市,并为其带来不菲的收入:2011年至2013年,该款产品均占据公司主营收入及毛利的九成以上。
不过,在同类市场的竞争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悉,国内与贝达药业凯美纳同类治疗领域的药品一共有3个,其余2个是外资药企的专利药品,分别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这两款产品在中国的专利将于2016年初到期。而包括科伦药业[1.59% 资金研报]、华邦药业等公司已经在申请仿制药生产权,届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有业内人士称,“仿制药更具价格优势,一旦获批将会对原有的格局造成冲击,专利药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这几年正是凯美纳的黄金时期,但再过几年就难说了”。
除此之外,贝达药业一直以重金打造的“学术推广”营销模式,在严打医药贿赂的风头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
对于以上诸多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贝达药业相关部门,但截至发稿前始终无人接听。
当家产品黄金期将过?
2011年至2013年,贝达药业的产品埃克替尼(凯美纳)是其主要收入、利润来源,自2011年产品上市以来,历年其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比例均超过95%,产品集中度如此之高,不禁让人担心贝达药业的抗风险能力。
对此,贝达药业表示:正在进行埃克替尼扩大适应症的研发项目,以及一批肺癌、胃癌、乳腺癌、糖尿病、银屑病等领域的新药在研项目,但上述新药在研项目目前尚处于临床前研究或完成临床申报阶段,在研产品的未来上市仍需一定时间并有一定不确定性,公司与美国安进的合作以及产品引进实现收入及利润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未来两至三年内,埃克替尼预计仍将继续为公司的主要收入、利润来源,若埃克替尼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或客观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对本公司未来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不容乐观的是,贝达药业还要在进入医保与保价之间做出权衡。贝达药业表示,为增加用药需求,本公司目前正在争取国家或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争取进入更多省份的医保和新农合目录,或在未来国家医保目录再次调整时,主要产品埃克替尼能够获得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一旦进入医保,贝达药业的产品将面临降价风险。“如果未来进入省份的医保和新农合目录或国家医保目录,公司产品可能会因此受到国家发改委等监管机构的宏观调控,并导致销售价格降低,进而对本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产生影响”。
此外,贝达药业主攻的抗癌领域竞争已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悉,国内与贝达药业凯美纳同类治疗领域的药品一共有3个,其余2个是外资药企的专利药品。这两类药品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中国的专利将于2016年初到期。目前,国内至少有4家公司在申请上述两类药品的仿制,包括科伦药业、华邦药业等公司。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凯美纳的竞争对手较少,且自身又有价格优势,这几年正是凯美纳的黄金时期,但再过几年就难说了,因为仿制药更具价格优势,一旦获批将会对原有的格局造成冲击,专利药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
“除非贝达药业再研究出一款具有同样量级的新药来,但这个周期太长了”,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新药研发无论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太高”。
营销模式的隐忧
在销售模式上,凯美纳十分依赖学术营销方式,而过去一年来,余波未散的GSK行贿案让医药行业谈“学术营销”色变。
从贝达药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来看,贝达药业2013年营收4.8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占据1.7亿元。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销售模式采取专业化的学术推广,通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市场销售人员组织学术推广会议或学术研讨会,向目标市场和专家、医生等介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