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国产医疗器械破局中高端市场 CMEF上“叫板”国际巨头

昨日(518日),被视为医疗器械行业风向标的第7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落下帷幕。此次展会有超过600种新品上市,其中包括3D打印、基因诊断、云医院、杂交手术室等诸多前沿产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本土医疗器械的政策支持,在本届CMEF展上,本土医疗器械呈现出“反攻”的趋势。

为应对中国医疗格局的变化,跨国医疗器械巨头也采取了加大研发创新、加码本土化深耕基层市场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国内外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度加强。

中外医疗器械品牌同台竞技

从展会的规模上来看,国产医疗器械不甘示弱,开始与外资品牌展开较量。

记者注意到,本土医疗器械新锐上海联影在今年首次登陆CMEF,并且展示了四年来自主研发的全部核心技术及20余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线高端医学影像产品,与外资巨头同台竞技,引发业内外高度关注。

不仅如此,上海联影与跨国医疗器械巨头GE(通用电气)相比,无论在展台位置还是规模上,以及新品发布的数量上都旗鼓相当,展示出“反攻”的气势。

除了联影,深圳迈瑞等国产医疗企业也在展会上高调宣布新品,并且通过抢红包等方式进行造势与吸引人气。

国产医疗器械的底气之所以开始加强,是由于去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国产医疗器械的相关政策。有分析称,我国将在2015年打破中高端医疗器械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长久以来,在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大部分份额被跨国企业所占据,国产医疗设备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而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提高国产医疗器械技术水平的决心,则给了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很好的发展空间。

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比以往更注重产品的研发,这也给服务于本土创新的第三方公司带来了机会。

产品化机构英国IDC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产医疗设备企业现在注重转型升级,并且比以往更注重产品的研发和专利,这些需要第三方机构来帮助研发设计,因此给第三方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会。

外资应对:渠道下沉+创新

那么,跨国医疗设备企业如何看待国产医疗设备崛起这一竞争态势?作为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认为竞争是件好事情,最终受益的是客户和消费者。

“仅仅争取政府短期扶持是不够的,要在市场上立足还要看产品、服务等方面,以及是否有差异化竞争。”段小缨说,“要保证持续性竞争力,最终是市场说了算,最根本的是创新。”

实际上,以GE、飞利浦、西门子为代表的外资医疗设备提供商,面对中国市场格局及政策的变化,也采取了不少应对措施,其中就包括本土化及深耕基层医疗市场。“我们有国际化的资金,不管经济形势如何还是业绩如何,我们都会在研发上投入。”段小缨解释说,“GE现在无论是人才还是研发决策,都非常本土化,产品投放中国市场的速度也很快。”

显然,除了持续的创新投入,外资医疗设备商的本土化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国医疗设备商美敦力的新组织架构中,大中华区以一个战略业务区的身份独立运营,地区总部设在上海,并在上海建有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

不仅如此,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保持领先的同时,外资医疗设备商正在不断下沉渠道,深耕基层医疗市场。

段小缨告诉记者,GE的战略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在保持高端领先的同时,积极扩展基层市场。几年前,GE医疗组建了“蓝海团队”,专门服务于民营医疗机构。目前GE研发推出了40款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其中70%是面向基层市场。

GE类似,飞利浦医疗也在华发布了民营医院合作战略规划,并且成立相应的研发中心,研发并生产针对本土基层医疗市场的相关产品。

行业整合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展会上,今年1月份完成对柯惠的并购的美敦力,首次以两家联合展出的方式亮相在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印度总理来华督促中国进口印度仿制药

东莞取消药品加成中医喊亏 饮片加成曾经高过

4月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 环比上涨5.9%

2015中国领先医药营销峰会今夏登陆上海

礼来基金会主要慢性病风险评估与干预研究项

多部委联动再次掀起医药反腐潮

康美药业在中国医药电商领域全面崛起

“医药湘军”亮相“国字号”峰会:缔造中部

2015中欧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

葛兰素史克:将改变衡量药品销售代表的业绩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调研报告 药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