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PharmaNews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 正文
内容搜索
热门内容
推荐内容
最新内容
反馈意见和建议

辉瑞投资上药 中国市场两手抓

520,上海医药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亚洲最大”之外,挂牌另一个亮点是:此次,辉瑞中国投资5000万美元,成为上海医药基础投资者中的一员。

在公众的印象中,有着162年历史的辉瑞,是全球制药行业的领军者。2010年,其销售收入达到678亿美元,甚至大于中国制药百强企业的当年总产值。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似乎正有“放弃以规模取胜”的打算。

20113月,美国投资公司伯恩斯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辉瑞制药可能会经过评估出售、拆分或直接剥离占据其678亿美元销售额中约320亿美元部分的资产,以重新转型为一家纯生物医药研发企业。

“如果不是辉瑞制药的新任CEO Ian Read亲口所说,我们绝不相信辉瑞制药会这么认真地考虑拆分计划。”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将这一行动形容为“极度勇敢”。

不再强势。

其实,在最近半个多世纪里,辉瑞曾经历过好几次转型。

早在1950年,辉瑞推出其公司历史上第一款原研新药土霉素,这成为了它从医药生产商向研发型企业演变的转折点。之后,即从1960年开始,辉瑞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蹉跎了30年。在这期间,它先后兼并了数十家生产非处方药和日用消费品的企业。直到上世纪的最后十年,辉瑞陆续卖掉了各种非药品业务,开始专注于生物制药领域。同时,不断加大新药研发投入。

但即便如此,开始转向的辉瑞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推出了如万艾可、络活喜等畅销药物,但尚不足以迅速做大企业规模。

好在,辉瑞在十年前找到了一条“通过并购做大做强”的发展之路。通过总额高达2222亿美元的8次大并购,十年中辉瑞得到了包括立普妥、西乐葆、乐瑞卡、沛儿等在内的一系列明星产品。

研发和并购,如何平衡与协调?针对这一问题,辉瑞制药中国区总裁吴晓滨如是说:研发并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

因此,以并购带动研发的做法成为了辉瑞独特的企业理念。

但是,随着情况的转变,收购、自主研发这两种道路的分歧,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辉瑞做出抉择。而立普妥等重磅产品的专利即将到期、新药研发又青黄不接的状况,或许正是促使辉瑞再一次启动转型的根本原因。

生物谷董事长张发宝表示,目前,辉瑞的研发线上有118种药,其中正在注册的有9种,“但这9个新药难以填补立普妥专利到期留下的空白。”

Ian Read表示:“我们是一家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创新药品占了我们现在营收的85%。我们需要清楚这一点。为多元化而多元化并不会给股票带来溢价。”对于201012月刚上任的里德来说,将辉瑞重新转型为一家纯研发型药企,虽然冒险,但或许是一种十分明智的选择。

转型前后,收购的方式恐怕是最大的不同之处。“过去,辉瑞的很多好产品都是整体收购来的。但今后继续走这条路存在一个问题:值得收购的好公司越来越少了,即使有,也不一定能收购得到。”张发宝表示,现在看来,辉瑞已经开始逐渐用“投资”来取代一部分“收购”:“可能辉瑞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完全采用‘大鱼吃小鱼’式的强势收购战略了,而是改用更加温和的投资、参股,希望通过投资的方式去获得一定的回报。”

照此逻辑,辉瑞此番参股上海医药,或许正是辉瑞新战略在中国实践中的最新体现。

与众多跨国企业的外籍中国区总裁不同,出生于中国东北的吴晓滨,虽然在德国度过了主要的求学生涯,但此后近20年在拜耳医药中国、惠氏中国的经历,让他对中国医药市场有着十分透彻的了解,“与欧美趋于饱和的市场不同,辉瑞在中国有待开发的市场空白还有很多。”

上海医药广阔的销售网络是辉瑞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在实验室中研发新药与促进患者获得这些药物,同等重要”。说这番话时,吴晓滨并没有掩盖自己对销售的重视。

业内人士也大多表示,像辉瑞这样的跨国药企们,在欧美市场已经很难获得高增长率了,但在中国,“如果做得好,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

查看所有的文章内容需要 VIP会员权限 查看


 

 

点这里复制本页地址     发送给您QQ/MSN上的好友

 
相关文章

好当家介入降压药市场 海普盾降压肽即将上市

雅培被指行贿医生 疑遭前员工报复

强生再曝营销丑闻 使用欺骗性广告招来巨额罚

辉瑞以29%的速度高增速领军国际制药十强

央视披露哈药总厂水陆空立体乱排污染物

强生“假试纸”案中案 血糖仪试纸市场包抄术

葛兰素史克公司:2010年度最佳中晚期产品研

上药单独定价权惹争端 两巨头撕破脸

强生发起新药冲击波 计划年内推出4只新药

百时美施贵宝:2010年度最佳创新性产品线

康芝药业:审时度势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默沙东7.2亿美元购韩华化学市场开发权和技术

海王生物为子公司香港上市 与葛兰素史克分手

Avastin销售下滑影响罗氏一季度业绩

非专利药物竞争影响赛诺菲一季度业绩

美洛昔康:产量持续增加 战火烧近

碧生源进军OTC市场或将涉足降压类产品

Sirnaomics与中国合作开发眼部疾病siRNA疗法

拜耳2015年在华销售额将达60亿欧元

尼美舒利已起死回生 康芝联手康恩贝再次叫板

 
相关评论

 
本文章所属分类:首页 行业信息 企业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