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和上海药物合成工艺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药物合成工艺过程工程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历时两天,吸引了来自全国制药行业研发总监、药品研发主管、质量控制与工艺过程研究骨干、立项和市场开发部主管等两百多人参加本次学术交流。

进入新版GMP时代之后,整个医药工业的生产硬件、流程及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产品升级及药物自主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全球范围来看,获准上市的新药数量已经逐渐度过本世纪前十年的低迷期,在2013年FDA批准上市新药达到27个,其中9个被认定为一类新药,呈现出一片创新药物的沃土。而随着世界技术保护和技术创新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专利保护期内的药品无法随意仿制,对我国合成新药的研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次会议以“生产过程控制的新应用及策略”为主题,旨在通过对药物合成工艺最新技术的研发、生产、上市等多方面的交流,推动国内药物合成技术的提高,推动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走向国际化水平。会议围绕国内外原料药工程化研究及新药研发的前沿领域,邀请到上海市科委基地处处长过浩敏致辞,并邀请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院长王浩、总工程师陆伟根,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柳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吴范宏,第二军医大学副教授盛春泉等多名业内专家,在药物原辅料的微观形态与制剂、原料药工艺工程研究的发展、药物绿色工艺路线的选择与开发、创新药物研发的现状分析、手性类药骨架的分子组装和新药先导结构发现等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期间,众多专家表示,药物合成工艺贯穿创新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对于新药开发、新药报批及新药上市后的商业化生产都有重要影响。而新版GMP的出台,对制药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此次会议的探讨交流,制药及相关企业必须抓住关键技术、攻克现有技术难题与工艺薄弱环节,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大幅降低成本,提高药品质量,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